维生素E 内容详情
维生素E行业竞争
 维生素E 2019-01-25 15:03:36

  维生素E全球市场同A一样,也属于寡头垄断格局,技术难度很大,目前全球产能约12万吨,CR5高达91%。作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之一,维生素E广泛应用于饲料、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以下对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

  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2017年维生素E出口量6.87万吨,占当年我国维生素E总产能的80%以上,但从2010年以来,出口价格持续下滑,近3年维持6.4-7.2美元/kg历史低位。维生素E行分析指出,争自去年11月开始,受BASF德国工厂爆炸影响,维生素E国内市场报价和国际出口价格同步上扬,双双上涨约一倍,今年1月维生素E出口均价达12.3美元/kg。

  我国维生素E出口情况


  维生素E市场弱势运行难改,企业成交冷淡。目前厂家报价仍然以稳定为主,但随着后期厂家维E装置的高位运行,同时随着新产能的投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厂家将逐渐下调报价,预计二季度维E市场将延续弱势运行。现从三大进口方向来分析维生素E行业竞争。

  1 主环的“制约”与突破

  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主环(三甲基氢醌)的合成,传统工艺都是用间甲酚做过来的,而这个产品(包括下一步产品:三甲酚)到目前仍然在大量进口,主要来自:美国Merisol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日本三菱等。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国内新老企业,也一直都在尝试改变或突破这一制约,比如新和成在逐渐改用“异佛尔酮”路线,对三甲酚的进口依赖逐渐减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能特公司采用价格便宜并来源充足的“对二甲苯”来代替间甲酚。根据健康网近年来间甲酚和三甲酚的统计来看,进口价格在逐年下降。

  2、侧链的改进与突破

  侧链(异植物醇)的合成,有好几个路线,其中以丙酮与乙炔(芳樟醇路线)工艺是较为经典的,但该路线生产过程安全风险较大。国内对该侧链的突破比较早,改进也比较多,近年来浙江医药和新和成都采用更经济安全的异戊醛为起始原料生产异植物醇。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能特公司再次另辟蹊径,采用进口“法尼烯”来合成异植物醇;据该公司报道,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采用法尼烯工艺可“通过一次大循环连接上C5,而得到异植物醇”,而传统工艺则是“通过三次大循环,每次接一个C5”,由此可见新工艺在成本上的优势。而“法尼烯”是能特公司与美国Amyris公司签署的法尼烯产品在维生素E领域的独家使用权。

  3、新星或将崛起

  维生素E行业竞争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能特公司在VE主环和侧链上工艺上另辟蹊径,并于2016年获得了“法尼烯”的全球独家使用权后,其规划的2万吨VE项目,从理论上已经具备很大竞争优势,甚至在主环方面:“不仅打破了BASF对三甲基氢醌等的垄断,而且有独霸三甲基氢醌的能力”。

  维生素E行业竞争分析,目前全球维生素E的年产量约为8万吨,其中四大厂商控制了全球维生素E供给的80%以上,分别是国外的帝斯曼、巴斯夫,国内的新和成、浙江医药。虽然行业整体供大于求,但寡头厂商仍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维生素E相关研究报告
维生素E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