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 内容详情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现状
 生物医用材料 2018-07-27 14:25:48

  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发展到2016年增长至1,730亿元左右,增长了158.21%;近几年增速呈加快趋势,目前年增长已达20%左右,保守估计至2019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元左右。以下对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生物医用材料在2000-2010年全球市场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2%以上,2010年全球市场达US20亿元,预计2009-2020年市场CAGR可保持15%左右,2015年世界市场可达US50余亿元,2020年达US40余亿元,与此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不含医疗)新增产值约3倍,2015年和2020年直接和间接销售总额分别可达4×US50亿元≈US200余亿元,和US560余亿元。

  数据显示,2008~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0%,远高于国际市场的22%,2010年市场销售额近100亿美元。奚廷斐称,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以及中、青年创伤数量的增加,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需求量还将会大幅上升。

  2016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730亿元,根据中经视野预计,2017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954亿元,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1%,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443亿元。其中,生物再生材料作为最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预计未来应该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是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生物再生材料,该类材料主要取自猪、牛等天然动物组织,在保留动物组织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植入人体后能被人体接受,不产生免疫排异反应;

  同时,该类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或器官相似的成分和结构,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诱导性,能在植入原位粘附、征集机体自我修复机制释放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相关细胞,再分裂、迁移和增殖,诱导组织再生;

  此外,该类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及降解顺应性,植入后能首先替代缺损组织或器官,再逐步诱导再生出新组织或器官,最终实现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

  根据《十三五医疗器械战略初探》的报告表述,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包括:数字化诊疗设备、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和生物医学材料。我们预计,医疗器械“十三五”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政策的扶持将推动国内医用生物材料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可以预料,在未来20~30 年内,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学和产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个为再生医学提供可诱导组织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产业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表面改性的常规材料和植入器械作为其重要的补充。保守估计,2030 年左右两者可能导致世界高技术生物材料市场增长至0.8万余亿美元,与此相应,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间接经济效益可达3 万余亿美元。

  此外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生物活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如 β-磷酸三钙可吸收生物陶瓷,在体内可被降解吸收并为新生组织代替,具有诱导特殊生物反应的作用。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的这些特殊的生物学性质,有利于人体组织的修复,因而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生物医用材料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生物医用材料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工作开始集中于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以上对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研究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