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 内容详情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
 生物医用材料 2018-07-20 17:59:08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以约2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一种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以下对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发展到2016年增长至1,730亿元左右,增长了158.21%;近几年增速呈加快趋势,目前年增长已达20%左右,保守估计至2019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元左右。

  2010-2016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

  当代医学对于组织及器官的修复,已向再生和重建人体组织或器官、或恢复和增进其生物功能,个性化和微创伤治疗等方向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材料已难于满足临床要求。生物医用材料是当代科学技术中涉及学科最为广泛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相关学科,是现代医学两大支柱—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现从六大趋势来分析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

  (1)、产业高速发展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2008-201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0%,远高于国际市场的22%,2010年市场已近US$100亿元,保守估计2015年和2020年年销售额可分别达到US$370亿元和US$1355亿元,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可从6.5%快速提升至12%和22%,10年内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

  (2)、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已从2006年的US$105.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US$226.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05%,其中进口额从US$36.81亿元增长至US$79.57亿元,出口额从US$68.71亿元增长至US$146.99亿元,进、出口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6.53%和16.67%,出口额已占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大约58%,出口国家和地区达217个,出口的低值医用耗材已占全球医用耗材市场份额的60-70%。

  (3)、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层次快速提升

  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的“中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极为成功地登上了世界舞台,显著标志是四年一次的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第九次大会于2012年6月在我国成都举行。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包括200余个单位的生物医用材料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工作已从分散、重复逐步集中于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从跟踪、仿制开始进入原始创新。

  (4)、区位优势形成

  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湾等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其中珠三角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技术医疗器械为主,包括有源植入性微电子器械、动物源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等;长三角主要生产开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特别是骨科器械和牙科器械等;环渤海湾地区主要从事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在医用高分子耗材、医用金属及植入器械等方面具有优势。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三个集聚区已分别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21.02%,销售额的80%以上。此外成都-重庆地区是新形的产业集聚区,在组织诱导性材料、表面改性植入器械、以及采血、储血(液)和输血器械方面具有优势。

  (5)、多元(品种)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已开始萌生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由16000余家企业构成,其中90%以上均为中小企业,年销售额>1亿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不到1%,国内排名前1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所占行业市场份额仅18.45%,而国际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75%,行业集中度差,但与200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公司仅占市场份额8.5%相比,情况正在逐步好转。通过拓宽和延伸产品生产线、兼并其他企业和扩展海外市场,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已开始实施多元化,即多品种生产,公司销售额复合增长率大大提高,近十家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已在证劵市场上市,一批年销售额逾或近10亿元的企业正在涌现。

  (6)、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

  生物医用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生物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其临床应用关注的首要问题。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质量,国务院已于2000年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努力完善产品标准,市场准入及上市后监督管理规范,并尽量使之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的国际化和实现医疗器械国际贸易的真正平等。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分析,目前生物医用材料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生物医用材料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工作开始集中于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研究报告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