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是暖水性中小型海洋鱼类,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我国梭鱼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的梭鱼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以下是梭鱼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
梭鱼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梭鱼行业分析指出,梭鱼天然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南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梭鱼可以通过吸入肺样气囊的空气来忍受它们在沿海栖息地有时遇到的缺氧的水。喜好摄食底层的小鱼以及挖掘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臼齿可磨碎食饵之硬壳。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和南岸,东至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北至中国、日本,南至澳大利亚。中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我国梭鱼养殖已遍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尽管其产量不及草鱼、鲤鱼、鲫鱼等,但其养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根据梭鱼行业概括及现状数据,2019年我国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11.8万吨,同比2018年的13.5万吨下降1.7万吨。
从养殖领域看,我国梭鱼海洋捕捞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和福建等地,2019年山东省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2.65万吨,广东省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2.42万吨,福建省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1.45万吨。
从产地领域看,长江流域是我国梭鱼的主要产地,也是我国目前梭鱼养殖群体的主要种原基地。国家级的梭鱼原种场都集中在长江流域,湖北省、广东省和湖南省等地是我国梭鱼的主要产地,三地的梭鱼淡水养殖产量达134.2万吨。
从产业竞争看,梭鱼养殖产业竞争力低下,亟待通过渠道建设建立产业优势与其他农产品产业相似,梭鱼养殖产业由于养殖周期短,养殖管理无序,养殖品种缺乏统筹规划,养殖户技术与管理运营水平低下,缺乏政府有效统筹与引导,产业竞争力十分低下。梭鱼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养殖产业受制于市场与销路,受制于品牌与物流,亟待通过渠道终端的一体化建设以建立全产业链优势。
目前,我国梭鱼的养殖模式包括精养和混养,主要是与草鱼、鲫鱼、鲤鱼、南美白对奸、蟹等品种混养。由于混养的品种及放养数量差异,梭鱼产量差异较大。梭鱼与鲫鱼、鳊鱼、鲢、鳙等的混养,是梭鱼养殖中最重要的混养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梭鱼养殖技术现在较为成熟,现在养殖户一般采用投饵机,加上增氧机,高密度精养型养殖方式,这样在养殖管理方面还是相当高效的,但是这种方式,病害发生较多,增加用药量,而这几年饵料、渔药价格的上涨,养殖成本自然增加不少,而且这样高密度高产量的梭鱼价格相对较低,以上便是梭鱼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