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属于海水性鱼类,分布在我国长江口以北至渤海湾,偏冷水性品种。2019年山东省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2.65万吨,广东省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2.42万吨,以下是梭鱼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梭鱼养殖已有很长历史,从纳海水天然苗进行港养的粗放养殖方式开始,上世纪70年代赣榆渔民即从海水中捕捞天然梭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海水池塘养殖。80年代开始,一些科研院校投入人财物进行梭鱼的生物学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探索。梭鱼行业分析指出,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拉开了梭鱼养殖的序幕。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梭鱼海洋捕捞产量为11.8万吨,同比2018年的13.5万吨下降1.7万吨。梭鱼行业现状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梭鱼海洋捕捞产量突破15万吨,同比2019年的11.8万吨上升3.2万吨。
江苏是我国梭鱼养殖的重要地区。江苏梭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赣榆、大丰、射阳一带。全省从事梭鱼育苗的主要单位有五六家,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苗种培育池60亩,年产苗量在2亿左右,年培育优质梭鱼苗8000万尾。一龄鱼种培育面积6500亩,年生产大规格鱼种4000万尾。成品鱼养殖面积55000亩,平均亩投放苗种800—1000尾。
同时,广东、福建、湖北等城市一些科研单位和民间养殖人士都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进行课题攻关,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我国梭鱼养殖还存在三个重大问题:
1、亲鱼品质问题
梭鱼人工育苗发展以来,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主要来自人工养殖,这样势必增加近亲繁殖的机会,出现基因变异,种质退化,进而严重影响梭鱼的生长速度。
2、苗种品种问题
经过人工繁殖的鱼苗,中间培育过程由于饵料问题和生产技术不成熟,培育成活率较低,梭鱼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制约了养殖的发展。
3、市场问题
梭鱼作为海水品种,沿海一带人们比较熟悉,市场接受较快,目前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宁波、青岛、天津,市场比较狭隘,我国中西部地区认知较少,市场有待开发。目前日市场需求量只在2万公斤徘徊,这一条严重制约梭鱼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梭鱼的养殖模式包括精养和混养,主要是与草鱼、鲫鱼、鲤鱼、南美白对奸、蟹等品种混养。由于混养的品种及放养数量差异,梭鱼产量差异较大。梭鱼与鲫鱼、鳊鱼、鲢、鳙等的混养,是梭鱼养殖中最重要的混养模式,以上便是梭鱼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