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利建设是为了保障人们饮水安全和改变民生。水利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的重要产业,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7万亿元。以下是水利建设市场现状分析。
2000-2013年,我国水旱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 、GDP 的比重平均值为0.58%,2007年以来,仅有 2010年水旱灾害损失超出该均值,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成果卓著。从2014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数据看,当年全国 28省1621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381.82 万人,因灾死亡486 人、失踪91人,紧急转移675.06 万人,倒塌房屋25.99 万间,125 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収生内涝,直接经济损失1573.55亿元,占当年GDP 的 0.25%;2014 年水旱灾害受损最为严重的区域为广东、广西和湖南,广东当年直接经济损失经济损失316亿元,受灾人口683 万人,湖南省直接经济损失152 亿元,受灾人口超过千万;绝对值依然庞大,水利建设持续推进仍有必要。
2014年,我国GDP 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纷纷持续下跌。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基础建设成为稳增长的中流砥柱,水利投资是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水利建设投资持续加码。此外PPP 模式逐步应用于水利建设行业,对于解决现有水利建设过程中资金密集、回款周期长、权责不清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十三五”规划将水利建设放在核心地位,从需求端拉动水利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三重利好推动水利行业长期发展。
通过对水利建设市场现状分析,在水利“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水利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2014年五月,在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提出将在2020年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据水利部初步测算工程总投资达1.7万亿元;日前,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视频会议上表示,2016年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工程建设明显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全面提速。截至10月底,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超过6700 亿元,较上年增加16%。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四川土溪口水库等18项重 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湖南毛俊水库2项可研报告已经批复,正在抓紧开工准备工作。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03项,在建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 亿元。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由于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水利建设行业的竞争主体主要集中于资金雄厚、管理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之间。相对于常规建筑业,水利建设施工行业的技术要求高,各类技术集成度大,施工技术装备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目前,国内水利施工领域,主要参与竞争的公司有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安徽水利、钱江水利、三峡水利、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以及其他各省(区)直属水电工程局。
2016年5月,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并将推出一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试点项目。2016年12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出水利发展资金鼓励采用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投资运营机制。截至2016年底,PPP项目库中水利工程项目为518个,投资额为3874亿元,仅占“十三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额的16%。未来随着PPP模式在水利建设领域的推广与运用,PPP模式有望逐步取代传统BOT及BT模式,成为水利工程募资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利建设市场现状分析未来对我国水利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关键,是有效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关键。当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一、应当做好规划、搞好布局,这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前提。
二、要创建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进节水减污工作。
三、要成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这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通过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
四、要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传统的水利资源行业已历史悠久,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水利建设才是当前重中之重。后期我国将大力推荐水利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上是水利建设市场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