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中国生活日用品行业现状总概况:
生活日用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几个领导品牌,这些品牌的强势在于好的品牌形象、规范的市场运作和一流的人才与管理。目前,这些领导品牌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的小品牌以较低生产成本,低价位切入,同时给通路较高的利润驱动,一步一步地残食市场。家庭日用品市场容量巨大。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生活日用品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地区厂家最多。绝大多数外资品牌的生产厂都设在国内。具体来说,我国生活日用品行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产品单价低、单位利润小、消费面广、消费频度高便利性特点。
2、消费者一般习惯性地就近购买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容易受到卖场气氛的影响品牌忠诚度不高,消费者容易在同类产品中转换不同的品牌必须靠广泛的市场覆盖产生规模销量才能盈利。生活日用品电商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整个行业向新阶段迈进。
3、厂家不可能大面积直营,只能依靠总代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店,最后流入消费者手中通路最复杂、最琐碎,路径最长,售点最多,通路中各位老板的综合素质相对其他行业也较低。家庭日用品行业对通路的依赖性最高,通路管理难度也最大。
二、2014年中国生活日用品行业重点行业现状举例分析
中国生活日用品行业现状——洗漱用品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1-2016年洗漱卫生用品批发行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洗漱用品好像一直不被看重,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日化企业不能放弃这块蛋糕。但是,洗漱用品因为价格低、竞争大、利润小等原因,又让日化企业爱不起来。很多日化巨头只是靠洗漱用品拼一下市场占有率。
对日化行业来说,洗涤产品领域是我国唯一可以和外资品牌抗衡的领域。在传统的洗衣粉行业,立白、纳爱斯、奇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在新兴的洗衣液行业,蓝月亮和后起之秀立白已经对宝洁旗下的碧浪洗衣液形成夹击攻势。但是碧浪的背后是根基雄壮的宝洁集团,宝洁公司的营销手段是大师级别的,因此,国产品牌要随时关注宝洁的动向,做好应敌准备。
国产洗漱用品企业在外资包围的潮流中迷失过,但如今已经慢慢找回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子,从产品的差异化到销售战略化,中国的洗漱用品企业都值得化妆品企业学习。
中国国生活日用品行业现状——化妆品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目前,化妆品生产单位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省份,其他省份则相对很少。化妆品的经营和使用环节主要集中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小商品批发市场、药店、化妆品专卖店以及美容院、美发店、宾馆、洗浴中心、足疗保健店等场所,其他经营环节还有网上销售、电视直销、直销等。
中国国生活日用品行业现状——家居用品
从制造业看,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形成的五大制造业区域,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加山东和河北,东北以及四川,整个大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结构却发生了深刻变化。
再看一下零售行业,看看卖场,以大卖场为核心的家居零售行业的总体趋势目前没有改变,但是这其中潜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下一步艰难的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工厂,是卖场,在一二线好位置的卖场尚能生存,新增加的卖场生存空间有限。
再看看经销商,由于在专业层面有广东和上海以及全国各个地方的贸易展会,当然也包括深圳展,在终端有大卖场有提供展示的空间,或者是与消费者接触的空间,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里经销商基本是坐享其成,这种坐享其成的平台并没使这些经销商迅速成长或壮大起来,相反开始趋向萎缩。
再看看消费者,行业没有变,但是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个基本型的变化。消费结构已经趋于两极化,面临的是80后和90后,两极化意味着高和低。消费意识的品质化,无论是高、中、低,消费者对家居品质的追求一点也没有懈怠,无论是在网上买还是在实体店买还是在体验店买,都要求有品质化。消费过程的体验化,经销商的工厂很在意消费体验。 消费行为的网络化,销售行为的网络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趋势,以后两口子买家居的事基本上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中国家居用品行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