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竞争分析,最近盯上车险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拿不到车险牌照的就通过合资,暂时帮传统保险公司卖保险,对传统保险公司而言,通过合资榜上互联网公司不会改变自己只是暂时多张保险牌照的本质,等互联网公司申请到拍照,这个合资公司也就随时可以关门了。现对2016年我国汽车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对于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而言,目前基本没有赢利模式,卖保险是看起来不错的商业模式,盯上这个生意的创业公司自 然越来越多。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在全国的推开,原本修车免费的车主不得不自费修车,从免费到自费的政策改变凭空降低了理赔成本,保险公司的赢利能力原本 应当增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商车费率改革为保险公司节约的理赔费用都被转移到营销端,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在费改城市大打手续费价格战。
用户帮保险公司省的钱都被投入到手续费大战中,都用来扩大市场份额,即使是市场份额已经不小的大型保险公司也是如此。保险行业既不用这笔赢利弥补车主自费修车损失,也不去提高自身效率减少运营成本,这与费改的初衷是背离的。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商车费改是多输的结果。用户输了——商车费改看起来多数用户的保费降低了,但这是一服务 保障减少为代价的,车主自费修车比例明显增加,从免费到自费,利益受损,满意度不可能提高。保险公司也输了——商车费改导致价格战加剧,保费收入降低,手 续费支出更高。后市场维修企业也输了——车主自费修车必然导致事故车总量减少,自费修车用户对价格敏感度增加,后市场维修企业收入下滑。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监管机构不可能无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保险公司,都期待二次费改尽快到来。对于二次费改,必须实现多方共赢,这个共赢必然是同构市场博弈和服务创新来实现的,仅仅靠牺牲一方利益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根本上看,二次费改继续放大车险定价区间,鼓励保险产品创新的同时,应从保护车主利益的角度,严格管控理赔 服务品质,考虑到新进入者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新进入者有可能通过低价甚至免费方式挤占市场,监管层可以通过设定更严格的线下理赔服务门槛来约束各类不计后 果的车险创新。同时,监管层可以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基于用户反馈,建立强有力的约束和退出机制,一旦车主理赔投诉达到某个阙值,保险公司又没有足够证据说 明这些投诉是恶意投诉,监管可终止该保险公司在某些地区甚至全国的保险销售资质,直到用户理赔投诉被彻底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更多的时候是监管保险公司的用户服务能力以及保险资金的管理能力,管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约束新进入者不计代价的伪创新,避免保险行业内部以及跨界者的恶性竞争。
对于用户服务能力的监管,目前监管主要根据保险公司与维修企业、医疗机构签署的服务协议来认定其具备用户理赔 服务能力,但仅仅是一纸协议,根本无法保障车主获得服务。保险公司要建立用户服务能力,前提是有系统能连接维修企业,能够实时与维修企业进行信息交互,以 确定的价格获得确定服务标准的服务,监管应能够通过回溯理赔服务过程,才能有效实施监管。唯有如此才能保障车主利益,才能闲置那些只考虑线上揽客,不考虑 线下服务的互联网伪创新。
据2016-2021年汽车保险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了解,通过二次费改,进一步扩大费率差异必然意味着产品差异,而产品差异必然意味着服务差异。对于车险行业而言,参 差多态才真正考验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能够管理参差多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才真正考验监管的监管水平。所以,对保险行业而言,不能一味去追求创 新,罔顾监管的监管能力需求。从有利于创新的角度看,保险行业的每一项创新都应该优先考虑如何方便监管机构的监管,敢于让监管机构监管的创新才是真创新, 那种打着创新旗号躲避监管的创新都是伪创新!
二次费改之后,理赔次数、理赔金额总和评级低于平均水平的车主应得到更多服务补偿,用户服务能力强的保险公司 理应得到更多的产品创新机会,用户满意度高的事故车维修企业理应得到更多的用户服务机会。考虑到目前保险公司高昂的营销费用投入,监管仍有较大的改革空间 去优化这部分营销投入,帮助产业实现车主、保险公司、维修企业的三方共赢,这是实现保险服务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