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也叫体感车、思维车和摄位车等。两轮平衡车自1985年初次面世至今,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性、独特的环保性、携带的便携性,逐渐成为自行车和轿车之间灰色地带的最有前景的选择之一。以下对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分析。
2013-2015年我国平衡车产业产能产量激增,据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统计,行业内生产商从数十家增长至万余家,国内平衡车产能从2011年的3.2万台激增至2015年的1650万台,其中中小型及家庭式作坊是推动产业产能增长的主要动因。2018-2023年中国平衡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3~2015年,中国平衡车产业产能激增,行业内生产商从数十家增长至万余家。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总产量大约为5万台,销售额10亿元左右,2014年行业产值超过100亿元,2015年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保守估计总产值高达500亿元,且全球80%以上平衡车都产自中国。目前全国已有整车企业600多家、配件企业1000多家、电商200多家。
2011-2015年我国平衡车行业产能、产量统计
平衡车的市场日渐扩大,但这种“独轮车”相较于其他两轮平衡车,还是比较小众化,因为其有一定的上手门槛,对于初学者来说,驾驭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在骑行感上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特别是踏板大小,舒适度等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现从平衡车三大发展障碍来分析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
扭扭车的核心动力储存部件电芯以及充电器,也是存在更多安全隐患的部件,发生了少量的起火,甚至爆炸的事件。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分析,通过检测这些爆炸产品,平衡车行业生产的一些内幕被公之于众,其中,劣质电芯甚至是水泥电芯让整个社会对于平衡车的安全产生极大怀疑。这些产品安全问题将扭扭车一下子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结果是亚马逊全面下架平衡车,大量平衡车产品积压,给发展正火的平衡车行业泼了一桶冰水。
平衡车行业在2016年之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生产标准,在安全问题曝出之后,行业标准以及市场准入的出台迫在眉睫。全球首个平衡车UL标准,UL2272以及UL2271(主要针对电芯)在2016年年初出台。在国际标准出台的同时,中国广东省质检院也联合了平衡车行业内部分企业推出了国内第一项地方标准,国家级标准也开始了立项。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指出,所有这些标准的提出对行业良性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让国内很多浑水摸鱼以及想赚快钱的企业退避三舍,行业整车企业从去年的1000家,快速缩减到100家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企业纷纷选择了率先通过各项标准的标准检测。如果标准以及检测延缓了行业的发展进程,这种难度并不高,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完全可以生产出比标准高很多的产品。
相比平衡车的整个生产链和销售链,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终端市场的情况是,消费者无法判断和区分优劣产品。在面对同样外观的产品,价格却有比较大的差异时,消费者无从选择。已经购买平衡车产品的消费者,产品安全以及售后服务得不到有力保障,特别是电商和微商销售的产品,几乎没有售后这一环节存在。没有售后的最大的原因是平衡车售后的运费成本以及维修成本很有可能超过了他们在网上售卖的低质低价产品的价格。
目前国内电动平衡车生产企业除了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自主研发产品外,90%的厂家均是全套采购配件,自行组装成整车再贴牌销售的模式。两轮平衡车市场规模表明,相比共享单车,平衡车是一种更偏运动和娱乐的智能设备,它受电池限制,使用场景集中在家庭周围或者是封闭场所,它其实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共享单车是一种通勤工具,但它并没有过多娱乐属性,而平衡车带给用户的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年轻人可以踩着平衡车在户外、公园聚会娱乐,两者并没有形成直接对立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