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自行车 资讯详情
自行车企业主动升级谋求转型 行业呈现分化格局
 自行车 2019-01-01 09:41:54

  富士达、爱玛、飞鸽、凤凰、永久等600多家厂商带着整车、零部件等最新技术产品齐聚展会。2018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达到7320.1万辆,比2017年下降17.1%,行业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自行车企业主动升级谋求转型

  谈到自行车产业,不得不提陷入资本退潮、负债累累的共享单车。对于部分自行车企业而言,确实面临着动辄上千万元、近亿元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过多产能、设备无法消化的窘境。天津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学权认为,共享单车领域虽然问题丛生,但也证明了国民出行的强大需求,让众多厂商看到了市场的潜力,确立了发展的信心。“共享单车让广大企业看到了市场,看到了希望,在共享单车热度逐渐降低之际,企业都在主动升级谋求转型,自行车产业也正在由传统代工向参与设计转变。”刘学权说。

  在本届展会上,老牌自行车企业带头转型。以天津飞鸽为例,该品牌推出了多款特点鲜明、色彩亮丽的全新车型,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经理阎宏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通过文创产业与自行车设计相结合,飞鸽为产品重新注入了活力。比如,“流浪地球”将文创理念引入自行车设计,定位于年轻时尚;“故宫典藏”则拥有复古风,打造国民用车、国礼用车理念。

  创新方面,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提出了四个核心,即“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每一项都是在“核心”上求突破,在创新上下功夫。比如,微驰科技在深圳成立了研发工作站,将汽车整车锻造工艺引入了自行车车架生产,同时与多个电动车品牌合作,专门开展新车型研发设计;天津金轮与富士达都在开展新材料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多系列铝合金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化;富士达则继续扩大产能,建立了第二家碳纤维生产厂,在工艺、工序创新方面专门成立了工艺提升部,专门研究工序改造、工艺流程,实现机器替人,提升生产效率。在顶层设计上,中国自行车协会近日举行了闭门会议,正着手规划、建立有桩共享单车,自行车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自行车资讯

  行业呈现分化格局

  由于运维成本过高,盈利模式不清晰,再加上前期竞争不计成本,导致了共享单车行业长期以来鲜有企业能够盈利,悟空、町町、小蓝、酷奇、小鸣等一大批共享单车品牌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宣布倒闭或停止运营。

  而且,行业危机并未因大批企业倒闭而扭转。美团IPO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4月4日收购摩拜以来,摩拜于2018年4月4日至4月30日获得的骑行收入(1.47亿元)只够弥补运营开支(1.58亿元),摩拜固定资产折旧(3.96亿元)则无法获得任何补充,净亏损为4.07亿元。

  ofo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更是频繁遭遇起诉。8月底,凤凰自行车起诉东峡大通欠款6851.11万元;9月份,因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百世物流起诉东峡大通。同时,ofo进一步收缩国际版图,配合管理架构调整以应对财务危机和运营难关。

  随着资本降温,行业逐步恢复理性,一些企业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通过精细化运营,我们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长久做下去。”哈罗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一辆车的成本800元左右,以3年寿命计算,每天折旧成本大概0.6元,再加上不到0.4元的运维成本,一辆车一天的成本为1元。如果一辆车一天被骑2次,就能实现收支平衡。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自行车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