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17年我国农业运输总额复合增长率为4.16%,增速较为平缓。农业运输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农业生产资料与产出物及其相关服务和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全过程。以下对农业运输行业投资分析。
农业运输行业投资分析,2017年我国农业运输总额将近4万亿元,农业运输行业分析指出,而整体社会物流总额达252.8万亿元,占比近1.6%。市场空间还很大。未来,农业运输市场进一步开扩,同时也将为冷链物流市场打开更多需求。
农业运输对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对保鲜、时效等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如果没有高效的流通模式与完善的物流体系,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现从两大问题来分析农业运输行业投资。
第一,农村物流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规模经济较弱。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村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的季节性、多样化、差异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物流运营环节和阶段众多、农户个体占物流主体比例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等特点。其次,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别是村一级的基础设施落后,集中体现为农村地区公路、水运、铁路人均里程数低,导致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消费品运输和派送效率低;针对农产品的专业化仓储基地不足,导致农产品存储容易因腐烂变质而加大损耗;农村物流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最后,农村物流同样具有地区分割与投资壁垒,物流主体平均规模小且具有本地化特征。农业运输行业投资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农村物流不具有规模经济的属性,物流效率低下,平均物流成本高,从而最终导致农村物流投资不足。
第二,信息化水平低和信息意识淡薄是阻碍农村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是以信息为纽带联系物流产业链的供需双方和各个环节,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支撑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例如,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居住区街道和田野道路没有有效名称并且无法在手机地图上显示,因此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农业运输行业投资分析,在信息技能和意识方面,我国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季节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物流业中存在许多兼职从业人员和物流资源,有些兼职从业人员本身就是农户或农村物流的需求方,因而同样具有分散性、季节性、规模小和专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同时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的缺乏限制了农村物流兼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物流组织的发展壮大。除此之外,农村物流的需求方同样缺乏信息意识,其需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被发布和传播出去,无法形成物流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
农业运输行业投资分析,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农业运输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运输理论探讨的严重匮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引导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配置,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产业效益,需要有现代农业运输理论指导。中国农业运输和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