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超过10 亿吨,其中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目前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欧美的冷链流通率可以达到95%以上。以下便是笔者给您带来的冷链行业现状分析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1、政府层面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多个文件中提出了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督导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完善。
在政策的大力推进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预计到2020 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4700 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平均毛利率在15%~20%之间,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结构升级,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从冷链物流的客户来看,可以按金字塔型分为七层。塔顶客户为高附加值的医药、餐饮连锁、快消品类,冷链物流多数采用外包的形式;中间为工业制品和加工型乳制品、速冻米面食品类,也是冷链物流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然后是食材型禽肉和水产类,最底层为果蔬、农产品类,主要的运送形式依靠社会车辆。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一方面,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很多运输过程还采用棉被、塑料苫盖等“土保温”的方法,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虽然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出现了中断现象。
2、相较于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高出40%~60%。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上游的冷链设备制造商和冷链技术供应商,农产品、医药等生产企业以及中下游的仓储环节和流通环节。其中仓储和运输的要求较高,大大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损耗率。
冷链物流涵盖冷冻加工,冷藏贮藏,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全过程。冷链行业景气度提升会带动冷库,冷藏运输车和速冻设备等冷链设施设备受益。冷链物流的主要设施包括冷库或低温物流中心、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冷藏运输车、超市陈列柜等。而在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中,冷库是最核心的设施,其投资在冷链建设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
成熟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而整个流程是对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都进行冷链处理,具体来看可以划分为为四个不同的技术阶段。: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采用的冷链技术集中在贮藏和冷藏阶段,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温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节能为要点的先进智能解决方案将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技术方向,目前来看,日本走在了最前列。
3、成熟的冷链体系有严格的温度带标准,以日本为例,按照《日本冷库法》的规定,可以分为七个等级的温度带。不同商品适用于不同的温度带,温度越低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越高。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超过8000 多万立方米,可存储超3000 万吨的商品, 但很多冷库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贮藏,功能相对单一。全球有13 个国家冷库容量已经呈现出每年超过10%的增速,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土耳其、印度、秘鲁和中国。
2014 年,印度冷库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大冷库容量的国家,其冷库容量达到1.31 亿立方米,其中5%由印度政府持有。美国拥有1.15 亿立方米冷库容量,其中76%的容量作为公共冷库租赁。根据国际冷藏库协会(IARW)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冷库产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美国和中国。
冷链可以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反过来消费者应该认识到冷链的价值。很多消费者担心全程冷链物价会不会上涨。我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的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实现,在减少浪费、品质增加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的。以上便是笔者对冷链行业现状分析的详细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