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均年度酱油消费量为7.18升/年,与日本70年代的酱油消费高峰时期11.97升/年相比,还有67%的上升空间。随着酱油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中小酱油工厂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以下对酱油行业竞争分析。
酱油行业竞争分析,1月份销售额2605万元,同比高增74.8%。2018年1月份酱油全网销售额达2605万元,较去年同期+74.8%,环比变动+3%,归于量价齐升。拆分量价来看,销售额增长的驱动因素是量价齐升。酱油行业分析指出,1月全网销量同比+16.7%;均价同比+49.8%。
酱油全网销售额(元)
我国酱油行业生产仍以天然古法酿造为主,国内酱油大厂多集中在中国南方,中国酱油市场现已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即:以广东海天、致美斋为主的粤产酱油,以上海淘大、家乐、老蔡为主的沪产酱油,以雀巢美极、龟甲万、李锦记、加加、和田宽为主的外资酱油,以北京金狮,石家庄珍极、天津天立、福州民天、湖南双凤等区域性酱油为主的地产酱油。市场上的这么多品牌并存,可想而知,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十分激烈。现从三个世界状况来分析酱油行业竞争。
第一世界:酱油行业竞争分析,酱油营业额超过40亿元,品牌只有海天一个,其2017年的营业额为88亿元,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地市县;
第二世界:酱油行业竞争分析,酱油营业额在8-40亿元之间,品牌包括李锦记、厨邦、欣和、东古、味事达、加加等六个,销售区域基本上覆盖全国,但不够全面,市场下沉的程度也不够深;
第三世界:酱油行业竞争分析,酱油营业额在8亿元以下,主要包括千禾、富氏鲜咔、巧媳妇、味莼园、珍极、灯塔、玉兔、金狮、老恒和、中坝、苏美、龙牌、鲁花、大王、致美斋、居易、民天、金冠园、绿佳、正阳河、三和四美等众多区域性品牌,上述这些品牌的营业额大多在5000万元-5亿元之间,基本上都是在产地范围内进行销售,另外还有大量营业额低于5000万元的区域品牌,在第三世界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
酱油行业竞争分析,酱油、醋产量规模占据调味品半壁江山,其中酱油品类规模最大,品类最成熟、产品化最标准。但因体量大、渗透率高、竞争白热化,近年来行业增速逐渐放缓至个位数,酱油的量能增长红利正在逐步削弱,伴随着近几年各大企业纷纷扩产,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释放压力,行业整合及集中态势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