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烯烃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甲醇生产企业利润评估一直良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东、河南、山西、河北以及陕西等地,以下是甲醇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全球甲醇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天然气制甲醇、煤制甲醇和焦炉气制甲醇,三种生产工艺殊途同归,核心反应都是生产合成气而后制备甲醇。甲醇行业分析指出,国外原料以天然气为主,只有美国一家煤制甲醇工厂,欧洲有两家用重油炼化作为甲醇原料,其余均为天然气原料路线。
甲醇行业产业布局指出,我国由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导致煤炭成为甲醇的主要上游原料,天然气工艺较少合计产能不到1000万吨,焦炉气产能约1050万吨左右,其余均为煤炭原料路线制甲醇。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2019年,我国累计生产甲醇分别为2294.50万吨、2640.64万吨和2878.54万吨。
上游产能的不断扩张导致行业过剩,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也不断下降,受此影响,国内甲醇产能扩张速度开始有所放缓。2017年我国甲醇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8.77%,而2018-2019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7.72%。
下游区域消费结构调整带动国内甲醇货源流向发生变化。目前西北区域集中了中国60%以上的CTO/MTO企业,受此支撑,西北地区超过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第一大消费区域。同时随着西北地区当地消耗量的增加,西北甲醇流出货源也大大减少,进而带动了进口甲醇数量的攀升。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产能规模在40万吨/年(含40万吨/年)以上装置占比达70.83%,较2018年增加0.2个百分点,较2017年增加1.14个百分点。甲醇行业产业布局指出,100万吨/年(含10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占比41.96%,占比近五年来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已在紧锣密鼓实施当中。初步方案是着力破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推动化工新能源2020年提升至亿吨级,重点发展方向将是石化产业优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和传统化工升级四个方向。
短期内,煤制烯烃领域依然是甲醇主要需求增长点,不过伴随着甲醇汽车及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下游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展和延伸,产能过剩局面或逐步缓解。目前我国甲醇企业平均产能为12万吨/年,平均产量为6万吨/年,装置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低,能耗物耗高,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以上便是甲醇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