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啤酒又称为低热值啤酒,或低糖啤酒,属于不甜、干净、在口中不留余味的啤酒。2017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啤酒5061.5万千升,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3.25%。以下是干啤酒发展趋势分析。
干啤酒发展趋势
趋势一、“一毛钱成本”将会拉倒一大批中小啤酒企业
对于啤酒行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以规模为导向的成本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盈利与发展。通货膨胀,成本上升使得区域中小啤酒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啤酒业主要成本在于原料以及运输成本。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采购年度,国外进口大麦价格约在170-200美元/吨,到了2008采购年度,价格已涨到516美元/吨。而啤酒花涨幅更大,直接从1万多元/吨,涨到了10万元/吨。而运输成本的直线上升直接影响了众多中小啤酒企业的销售半径,也使得大中型啤酒不得不改变营销战略,实施并购与重组,以降低运营成本。
进入2008年以来,啤酒行业“动静”很大,在成本压力下,以燕京、青岛、雪花为代表的啤酒巨头开始提高价格。对于集团化啤酒企业来说,通过价值链整合、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努力降低消耗。大部分啤酒企业集团均试图努力组建采购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希望借此实现由小价值链到大价值链的整体转型。而对于区域性中小啤酒企业来说,最为直接地就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价格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而在渠道为王,终端导向的资本整合阶段,啤酒行业遇到了巨大的市场营销费用成本壁垒。也就是终端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各种专卖店费用、冰箱投入费用以及服务员贿赂费用,使得本身盈利微薄的中小啤酒企业不堪销售费用重负,被迫退居主流餐饮市场,最终被资本啤酒赶出主流城市市场和主流餐饮渠道。
趋势二、啤酒厂规模化及节能降耗对啤酒装备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2016-2021年中国干啤酒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啤酒行业市场格局逐步稳定,大型啤酒集团已经开始重新考虑工厂的布局,在关闭部分低效且规模较小啤酒厂的同时,大规模的旗舰啤酒厂开始出现,如华润雪花沈阳工厂、百威英博哈尔滨工厂、百威英博莆田工厂、珠江啤酒南沙工厂均已超过100 万吨级。规模化有利于啤酒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由于啤酒工业耗能较大,啤酒生产的水耗、汽耗、排废较多,为了节能降耗,企业均在设备改造和选型上下功夫。啤酒原料处理、糖化、发酵、包装等各个环节,均可通过技术改造来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消费者对于啤酒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客观上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新一代啤酒酿造及包装设备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外啤酒装备品牌已经树立了较高的技术标准,在啤酒行业消费放缓、盈利收窄的大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是啤酒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内多数啤酒厂建厂时间早,当时的规划也已不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加之设备落后,近年来老厂的搬迁改造项目逐步增多,啤酒企业借老厂搬迁的机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现代化啤酒工业的要求。
趋势三、 啤酒消费习惯的改变带来包装设备新需求
人在生产线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简捷、维修方便是各工厂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提供给操作者一个舒适、方便的操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机结合”,发挥设备的最优性。相比国外而言,目前国内的这项技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啤酒行业有望迎来升级、提价、关厂、 变局四大利好。未来,啤酒行业将进行资本整合,消费者看到的、喝到的品牌将会越来越少。以上是干啤酒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