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游客热衷从日本背回电饭煲的场景屡见不鲜,如今这一现象正悄然改变。随着日本家电企业纷纷调整在华投资策略,电饭煲行业投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不仅是生产布局的转移,更折射出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日产业合作的新趋势。
日本家电龙头企业松下的投资动作备受瞩目。在2022 - 2024年的 3 年内,松下计划投入超过 500 亿日元,新建或扩建 10 座以上家电及空调设备工厂。其中,电饭煲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杭州的决策,并非一时兴起。疫情后,松下经长期研讨,基于多方面考量做出此决定。在杭州综合保税区,松下已拥有法人公司,且该地聚集了超过 500 名专业的家电技术人员。同时,全球一半以上的电饭煲产地在中国,特别是华东地区,优质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众多,这些优势足以弥补人力成本的支出。未来,松下的电饭煲生产基地将集中于中国杭州和印度金奈,中国在保税区、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电饭煲生产的关键布局点。
另一家日本企业大金虽未明确提及电饭煲投资,但在华投资策略也体现出对中国供应链和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大金在广东惠州新建空调工厂,计划 2024 年 10 月投产,占地约 330 亩,将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预计达产后年营业额将达 70 亿元。尽管投资领域主要在空调,但背后逻辑与松下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一致,侧面反映出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也为电饭煲等家电行业投资提供了参考。
中国家电市场消费升级潜力巨大,即使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家电产业制造、贸易中心的地位依然稳固。以家用中央空调市场为例,去年国内销售额为 505 亿元,同比增长 5.2%;出口金额 59 亿元,同比增长 39.5%,内销和出口合共销售额 564 亿元,同比增长 7.9%。电饭煲行业作为家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益于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消费者对电饭煲的功能、品质、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除家电领域,中国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电饭煲行业投资带来间接机遇。众多日本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田计划在湖北和广东建立电动汽车工厂,2023 年以后向欧洲出口;丰田、日产相继投入新款电动汽车,增加产能;日本电产在浙江平湖开设面向电动汽车的 E - Axle 电机系统旗舰工厂,预计 2024 年度年产能可达 100 万台;松下在上海设立子公司主攻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投资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技术交流与人才流动,为电饭煲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外部动力。
中日企业在电饭煲等家电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且成果显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被美的集团收购部分股权后,双方优势互补,东芝品牌实现年轻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5-2030年中国电饭煲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1 年日本家电零售市场同比下滑 3%,东芝家电零售收入却逆势增长 9%,六大品类合计市场份额提升至 12.5%,2022 年上半年零售收入同比增长 25%。海信日立的中央空调业务成为海信家电的增长点,年营收规模从当初的 3000 万元增至 200 亿元。三菱重工海尔在青岛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不断扩建,产能持续提升。这些合作案例表明,中日产业链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状况在持续深化,也为电饭煲行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随着 RCEP 的实施,这种产业交融与重构趋势更加明显。在汽车、家电、纺织等多个产业领域,中日企业合作不断加强。对于中国电饭煲企业而言,虽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也获得了拓展东南亚供应链的新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2025年电饭煲行业投资呈现出日企加码中国市场的新态势。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日本企业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同时,新产业机遇的涌现以及产业链的交融与重构,为电饭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电饭煲行业投资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