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家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饭煲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厨房电器,也在技术浪潮的推动下迎来了重大变革。2025年,电饭煲行业技术呈现出智能化、便捷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烹饪方式和生活体验。
《2025-2030年中国电饭煲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智能电饭煲远程控制系统主要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搭配 WiFi 通信模块、温度传感模块、水位传感模块、显示模块、电磁阀模块等多个硬件部分协同工作。其中,WiFi 模块是整个系统通信的关键,它能将串行数据转化为无线 WLAN 信号,实现与单片机的稳定通信。同时,通过 MQTT 协议,该模块与使用者的客户端在物联网云平台上完成数据交互。如此一来,用户便能通过客户端轻松发送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电饭煲的远程操控。
物联网是利用各类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特定协议将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的新型技术。在电饭煲远程控制中,物联网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借助物联网,电饭煲可以与用户的移动设备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操作。
以某云平台为例,在使用其物接入服务时,首先需创建账号并完成实名认证。之后,在平台中选择物联网服务下的物接入功能,依次创建项目、策略、身份和用户。完成这些步骤后,就能实现微信小程序端、ESP8266 模块与物联网云平台的连接,为远程控制电饭煲奠定基础。
在微信小程序与物联网平台的 MQTT 接入调试方面,需要先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完成电饭煲功能界面的编译,接着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填入物接入时获取的连接信息。完成编译后,在云平台中添加对应的主题,确保通信正常,这样用户就能在微信小程序上实现对电饭煲的控制指令发送。对于 ESP8266 工程,需在特定软件中进行配置、导入和编译,编译成功后将相关文件烧录到 ESP8266 模块中。烧录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地址和参数进行操作,确保程序顺利下载,使 ESP8266 能够正常工作。
电饭煲的控制器模块选用 AT89C51 芯片,该芯片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能为电饭煲的稳定控制提供有力支持,确保电饭煲按照设定程序准确运行。
电源模块的作用是为电饭煲各部分提供稳定的电力。它将 220V 家用电先通过变压器转化为约 15V 的交流电压,再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等一系列处理,最终输出稳定的 5V 直流电源,保障电饭煲各硬件模块的正常供电。
电磁阀模块利用场效应管驱动电磁阀,实现对电饭煲进水的精确控制。当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电磁阀开启或关闭,确保适量的水进入电饭煲。继电器模块则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电饭煲加热等功能的控制。温度传感模块采用 DS18B20 温度传感器,能够精准测量电饭煲内的温度,为烹饪过程提供实时温度数据。此外,还有压力传感模块、LCD 液晶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报警模块等,它们分别负责测量内胆压力、显示电饭煲工作状态和在异常情况下发出警报,共同保障电饭煲的安全、高效运行。
电饭煲的软件系统基于C语言进行编程,在 Keil μVision5 开发环境中完成。当用户在微信小程序下达控制命令后,云平台服务器接收并传达信息给 WiFi 通信模块,进而将信号转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指令后,会根据程序判断并执行相应操作,如控制烹饪流程、加热温度和时长等。在烹饪过程中,系统会实时监测内胆的水米情况、温度等参数,当达到设定条件时,完成烹饪并通过云平台通知用户,整个软件系统逻辑清晰,确保电饭煲智能化运行。
当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远程控制技术在电饭煲领域的应用,成功实现了手机 APP 远程操控电饭煲工作的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电饭煲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这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提升了烹饪体验。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电饭煲在远程控制功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集云智能与远程控制于一体的电饭煲,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有望成为电饭煲行业的主流产品,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