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电动平衡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制造商和品牌竞争激烈。我国是电动平衡车的生产大国主要以出口为主,国内电动平衡车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为主。以下是2023年电动平衡车行业产业布局。
电动平衡车行业产业布局从电动滑板车产业链来看,上游是零部件,中游是电动滑板车生产企业,下游为电动滑板车销售端及消费者。具体来看,电动滑板车上游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充电器、电机、电池、电池保护板等组成,其中锂电池组是动力来源。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预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全球电动滑板车总产值达12.1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33.41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2.35%。
从全球电动滑板车销量情况来看,2021年全球电动滑板车销量达到623.1万台,同比增长41.58%。电动平衡车行业产业布局从全球电动滑板车产量情况来看,中国是电动滑板车的主要生产基地。2021年国内电动滑板车产量为546.5万台,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生产了全球大约90%的电动平衡车,且60%左右的产品都通过出口的方式销售到全球。从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来看,2012-2020年中国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1188家,同比增长13.58%。相关企业数量位于全国TOP10的省市分别为广东、河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2178家、1374家、623家、374家、357家、293家、244家、117家、105家、97家。
制造商布局:不同的电动平衡车制造商都会在全球各地进行布局,建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等,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制造商的布局涉及生产设施、供应链管理、研发中心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
渠道布局:电动平衡车制造商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和分销,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除了传统的实体店铺,一些品牌还会选择在线零售平台、自有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此外,一些制造商也会与代理商、经销商合作,建立区域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品牌定位和市场份额:电动平衡车制造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也是布局的重要方面。一些品牌注重高端市场,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并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一些新兴品牌也会通过创新的产品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电动平衡车的主要消费市场。这些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新型代步工具的需求较高。同时,这些城市还拥有较完善的交通和配套设施,为电动平衡车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二线城市:电动平衡车行业产业布局显示除了一线城市,许多二线城市也拥有相当数量的电动平衡车消费者。例如杭州、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人口规模大,对电动平衡车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学校和校园:电动平衡车在学校和校园中的分布也比较普遍。许多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电动平衡车作为代步工具,方便快捷,同时也符合环保理念。因此,在大中小学、大学校园以及科研机构等地方,电动平衡车较为常见。
旅游景区:在中国的许多旅游景区,特别是较为宽广的景区,电动平衡车也被广泛应用。游客可以通过骑乘电动平衡车游览景区,既方便又能够更好地欣赏风景。一些景区也提供电动平衡车租赁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社区和住宅区:随着电动平衡车的普及和逐渐成为日常代步工具,许多社区和住宅区都有居民使用电动平衡车。这些地方通常对电动平衡车的使用和停放设有规定,并提供充电设施和停车位。
总的来说,电动平衡车产业布局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过程。制造商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完善渠道网络、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等多种手段,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动平衡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