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 内容详情
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
 半导体芯片 2018-04-23 14:35:09

  半导体产业被称为国家工业的明珠,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从全球来看,半导体芯片及相关领域持续的技术进步推动了现代信息通信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以下对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分析。

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

  2017-2022年中国半导体器件芯片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自1993年以来,半导体行业第一名供应商将首次易主。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首次超过英特尔,跻身榜首,今年,三星芯片销售额460亿美元,主要受到DRAM和NAND均价上涨。在2016年第一季度,英特尔的销售额比三星高40%,今年,英特尔销售额将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9%,和去年(15.6%)比有所下降。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三星就超越了英特尔。预计2017年,英特尔芯片销售额也将落后于三星。

  2014-2017年世界半导体市场产品结构规模及增长情况

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

  由于市场对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芯片的需求逐步攀升,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增速将会相当惊人,达到有史以来最快速度。考虑到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更多市场供应商选择调整2018年芯片供应模式,先少后多,逐步增长。也有人认为,其实半导体市场存在潜在危机,比如中国在芯片生产方面的巨大投入以及过度的行业竞争将会导致芯片价格下滑。现从三大市场现状来分析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

  (一)政策加码增强进口替代预期,利好半导体芯片及相关板块

  正是由于半导体芯片关系着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防安全。因此,早在2012年,财政部就刊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在2017年12月31日前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分析,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半导体芯片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制造强国五大产业首位。此次税收政策的出台尽管被解读为延续了国家对半导体芯片的一贯支持,但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时间点推出意味深长。另外,前期政策还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9号)。

  在政策加持、进口替代利好的强烈预期下,半导体芯片及相关板块持续上涨,仅3月以来,芯片概念、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及元件板块指数涨幅均超10%。

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

  (二)半导体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是半导体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相关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进口额逐年攀升。而比巨额进口费更令人担忧的是芯片严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压力。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分析,作为国家的“工业粮食”,芯片几乎是所有设备的“心脏”。如果一味依赖外国的产品,不能在芯片上实现独立自主,国家信息安全必将时刻处于威胁之下。随着外部贸易环境恶化,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型产业,半导体领域的进口替代迫在眉睫。

  (三)国产化空间巨大,但也面临技术突破难题

  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销售增长迅速。在设备领域,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存忠指出,2018年-2020年国产半导体芯片设备销售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分析,到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左右。2018年1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长18.3%,并有持续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中国半导体芯片自给率提升到70%。但目前我国上游相关电子材料自给率低,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这对半导体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但中国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海外并购是实现迭代升级的重要途径,而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转让等,如果这些领域完全靠自主研发,势必将使得我国快速突破核心技术的难度成倍增加。

  因此,此次税收政策是鼓励企业向更高制程与更先进工艺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重点扶持优质半导体产业资产。通过鼓励与引导国内集成电路理性投资,进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减免税收政策增厚公司盈利空间,反哺公司资金再投入带来的技术提升与盈利能力增长,从而缩短我国半导体产业和国外先进产业之间的差距。

  总体而言,芯片半导体板块前期由于短线涨幅过大存在较强的调整需求,但是中线仍然值得看好。半导体芯片市场前景分析,其中作为上游的半导体设备以及材料有望率先受益;第二期大基金筹备在即,投资重点有望集中于设计领域,相关上市公司也值得积极关注;除此之外,产业链上发展相对成熟的封测环节以及分立器件等也值得关注。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半导体芯片相关研究报告
半导体芯片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