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25年哈密瓜行业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保护地哈密瓜吊蔓种植与豇豆轮作栽培技术脱颖而出,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变革。随着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加速,农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保护地农业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保护地栽培具有投资密集、产出高、收益高的特点,能让传统农业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还能突破自然限制,实现农产品错峰供应,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哈密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试验大棚面积达5333.3平方米,采用拱圆形钢管搭建的连体拱棚。这种拱棚在传统单体拱棚基础上创新而来,棚顶高 3.3 米、宽 6.5 米,边高 2.1 米,立柱间距 2.0 米,采光良好。其带有侧肩的圆拱形全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和耐用性强,耐压、弹性好,抗风防雨能力出色,有效解决了哈密瓜成熟期受雨水侵害导致商品率低或绝收的问题。通风口及拱棚四周设置防虫网,可阻止外部害虫入侵,减少病虫害传播。
在产量与产值方面,保护地栽培优势明显。保护地栽培的哈密瓜每 666.7 平方米栽植 1000 株,一株三蔓三瓜或四瓜,株产瓜 1.5 千克,商品率高达 95% 以上,产值 3.6 万元。而露地栽培每 666.7 平方米栽植 1100 株,一蔓只有一瓜,株产瓜 2.5 千克,商品率 80%,产值 2.2 万元。保护地栽培的豇豆每 666.7 平方米产量可观,且错季销售价格较高,产地收购价为 4.00 元 / 千克,产值 4000 元。
应挑选抗病、耐热、果实成熟期早的哈密瓜品种,如 “耀农 25 号”。播种时间一般在 4 月 20 日,也可分批次进行。播种前,将哈密瓜种子浸泡在约 50℃的温水中 20 - 30 分钟,进行杀菌消毒并使其充分吸水。洗净后放入恒温箱催芽,芽长 0.5 厘米左右即可播种,播种后用地膜覆盖,以保温保湿,利于出苗。
播种后约 1 周出苗。在幼苗出土前,拱棚内温度需控制在 30℃左右。当 80% 幼苗露出土面时,及时去除地膜。为预防病害,可喷施多菌灵或高锰酸钾 600 - 800 倍液。若棚内温度过高,需揭开棚膜降温,防止出现 “高脚苗”。
幼苗生长 25 - 30 天,长出两片真叶和一片嫩叶(或三片真叶)时进行移栽。采用双行种植,株距 50 厘米,行距 60 厘米,在膜上打孔栽植,要保证移栽土坨完整,保护根系,移栽后立即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幼苗生长。
哈密瓜种植采用单蔓整枝法,只保留一条主蔓,清除所有侧蔓,选择第二节子蔓作为主蔓,用尼龙吊绳固定在钢丝上,并根据需要调整位置。当子蔓长到 1 米时,固定在吊绳上,确保3次蔓保持顶端优势。哈密瓜长到鸡蛋大小时疏瓜,去除形状不规则、有裂痕或果个不标准的果实,保留果个均匀、形状规范的幼瓜。通常第一季保留 3 - 5 个果实,第二、第三季保留二三个。
哈密瓜定植和缓苗阶段,大棚需保持封闭,使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 30 - 32℃,夜间不低于 15℃。进入盛花期,用磷酸二氢钾 5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促进花朵生长。果实开始形成时适量灌溉,水量控制在沟渠深度的 60% - 70%。采用人工授粉提高授粉成功率。随着果实膨大,逐渐增加通风,将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 30℃、夜间 18℃,促进果实发育和品质提升。
哈密瓜从播种到成熟需 90 - 120 天,当地一般在 7 月 10 日左右采摘。采摘时观察叶片颜色,叶片开始失绿变黄,表明哈密瓜成熟,此时含糖量达 13% 左右,散发特有香气。最佳采摘时间为早晨露水蒸发后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采摘时保留 1.5 - 2.0 厘米果柄保护果实,整个过程要小心,避免机械损伤。采摘后妥善包装,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保鲜。
遵循适宜、丰产、抗逆性强的原则,选用审定或登记的优良品种,如 “丰豇 1 号”“双丰 2 号”“精益 506” 等,种子要饱满、纯净、无损伤。
育苗前一二天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放入育苗盘,浇透水后播种。播种到发芽阶段,严格控制大棚温度,防止出现 “高脚苗”,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 26 - 30℃,夜间 15℃以上。
哈密瓜收获后 10 天播种豇豆。先整地,翻耕深度约 25 厘米,形成宽 70 厘米、高 30 厘米的垄沟,各垄面留有余地。翻耕时施肥,每 6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钾肥和磷肥各 20 千克,并铺设滴灌带。
幼苗生长期达 25 - 30 天,子叶完整且长出二三片真叶,第 1 片复叶开始显现时移栽。每条垄上双行定植,行间距 50 厘米,株距 30 厘米。
发现缺苗及时补栽。豇豆定植一段时间后进行 1 次中耕松土;植株生长至抽蔓期(形成五六片叶),在大棚内铺设豇豆生长所需的网,第二季可种植爬网豇豆,使用大网格塑料网替代竹竿搭架,降低农户投资。
整枝打顶需清除主蔓上第 1 花序以下的所有侧芽,主蔓上第 1 花序以上的侧枝,保留一叶摘心,促进侧蔓第 1 节形成花序。主蔓中后期新长出的侧枝及时摘除。主蔓完全覆盖支架后,及时打顶,促进花序副花芽分化。
豇豆开花距嫩角采收一般10 - 15天,根据市场行情决定采收时间。选择颜色鲜亮、质地紧实且种子尚未明显膨胀的豆角,长度达到20 - 30厘米,种子未完全成熟时为最佳采收时机。采收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高温影响品质。
综上所述,2025年保护地哈密瓜吊蔓种植与豇豆轮作栽培技术展现出诸多优势。哈密瓜吊蔓栽培通过创新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产量和产值,改善了果实品质,便于田间操作。豇豆轮作不仅能培肥土壤,减少病虫害,还为农户带来额外收益。这种轮作栽培模式形成了良性生物内循环农业,为新疆地区乃至更多适宜区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范例,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助力农业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