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蓝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产业竞争愈发激烈。黔东南州凭借自身独特的生态资源,蓝莓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下游产业链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黔东南州蓝莓产业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所在。
国内外对蓝莓的研究涉及多个维度。《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蓝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营养价值方面,研究发现蓝莓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其含有的物质不仅能结合人体微生物,而且在蓝莓流体产品发酵过程中,部分因素对产品特性影响显著。蓝莓还在血管软化、保护视力、安定中枢神经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医用价值,从果渣中提取的化合物也具有药用潜力。
在产业化研究领域,众多探索围绕提升产品品质、研发新工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以及延长产业链等方向展开。这些研究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由于各地环境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深化研究仍需因地制宜。
蓝莓作为高附加值经济果,其产品在医药和食用领域价值突出。医药方面,蓝莓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眼睛等,相关医药产品利润可观。食用方面,蓝莓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以其为原料的果酱、酒、果汁等产品丰富,但利润相对较低。
历经十年发展,黔东南州蓝莓产业种植规模达 26 万亩,年产量 11 万吨,在 9 个县城设有种植基地。然而,各基地间交通不便,运输受限,企业协作松散,市场定位模糊,产业集群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黔东南州蓝莓产品以鲜果销售为主,缺乏统一包装品牌。市场开发集中于中低端食用产品,对蓝莓原浆果、果渣、茎叶等资源利用不足,在高端医药研发领域更是几乎空白,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
政府对蓝莓研发资金投入有限,技术人才短缺,导致高附加值领域技术缺失,产业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层面。同时,地方冷藏储藏技术和冷链物流不完善,严重制约产品外销。
政府应统筹全局,结合产业现状制定政策,推动形成以麻江县为核心,涵盖多环节的协同产业群。将产品研发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接轨国际标准,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打造品牌,提升产业知名度与竞争力。
增加研发资金,聚焦蓝莓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和多元化产品研发,特别是医药价值方向。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形成口碑,稳固中低端市场,进军高端市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冷链运输和储藏能力,拓展多元运输渠道。依据企业特点开发多样产品,采用自产自销与代理助销结合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销售,强化线下实体专卖店推广与体验营销,举办主题文化节,打造产业观光旅游链,提升品牌影响力。
结合全域旅游,推出四季蓝莓种植,满足反季节消费,促进蓝莓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挥政府统筹作用,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交流,引进高端人才,与高校开展科研活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对黔东南州蓝莓产业的研究可知,尽管目前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物流营销体系、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有望深化蓝莓下游产业链。这不仅能够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困境,提升蓝莓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将助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