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内容详情
贷款行业发展趋势
 贷款 2019-07-12 15:17:29

  我国贷款公司近几年数量快速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我国贷款需求量为14-14.5万亿,今年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贷款的热度将有所下降,以下是贷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贷款行业发展趋势

  2015年以来,贷款公司行业风险频发,发展日益艰难,机构数量逐年下滑。贷款行业分析指出,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贷款公司减少至8332家,从业人员下降至9.83万人。如何进一步推进贷款公司的升级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突破发展桎梏,需要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组织机构和贷款公司的共同努力。

  根据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贷款需求量为14-14.5万亿,如果按照3个点的提成,也有将近4000亿的利润空间。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无数的个人和团体的进入。现从三个方面分析贷款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业务空间不足万亿,存量业务被蚕食

  业务可替代性高,风险收益低。首先,传统贷款行业的业务模式门槛较低,定位客户也逐渐成为其他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争抢对象。金融机构中的农商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类金融机构中的P2P公司的客户群体都逐渐与小贷行业的定位客户发生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公司无论政策还是商业模式上都不具备特别的竞争优势,而其竞争者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优势。因此,传统贷款行业的可替代性是比较高的。

  趋势二、8万亿以上业务空间、50%以上复合成长

  资金成本低廉导致业务已经可触及银行消费信贷资产和客群。互联网贷款公司在运营上可以突破区域限制进行放款,这大大扩充了其可以获得的资产规模。另外,目前以巨头为主的互联网贷款公司主要融资是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以两大巨头阿里和京东发行的ABS票面利息估算,其贷款的综合资金成本在8%左右。而又由于其业务主要靠线上运作,营运成本较低。这样核算的话实际资产端收益要求可以低于10%,这已经接近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业务最低年化利率,几乎已经可以覆盖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业务目标资产及客群。

  趋势三、行业风险频发,监管政策逐渐收紧

  2018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市下发特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贷款公司的通知》。贷款行业发展趋势指出,要求各级贷款公司监管部门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贷款公司,禁止贷款公司跨区域经营,意在阻隔“现金贷”风险。

  未来贷款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寡头之间的竞争,小公司和贷款中介逐渐被淘汰。银行逐渐开始涉及消费金融(小额贷款)领域,谋取原来不被重视的利润区域。贷款中介的利润正在被逐渐削弱,甚至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2019年即将见分享,以上便是贷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有内容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贷款相关研究报告
贷款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