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是国内玉米与玉米淀粉不凡之年,市场震荡与多变大大超出预期。2016年注定是中国玉米市场里程碑式的一年,而一切变革的导火索均来自玉米的“高库存”。在此背景下,随着成本压力的下降,能否让玉米深加工行业真正摆脱产能过剩之苦,迎来行业“春天”的暖阳呢?
作为玉米淀粉的最大下游,淀粉糖行业近几年迅速扩产,导致整个市场严重产能过剩,盈利不断压缩,2015年随着玉米的变革,淀粉糖成本压力不断下滑,与此同时低价使得淀粉糖对于白糖的替代也出现较大变化,后期随着价格的持续低位,能否刺激淀粉糖整体需求的增加?替代白糖量增加幅度有多大?与玉米淀粉存在替代关系的木薯淀粉以及马铃薯淀粉等,2016年又将如何演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调研吧!
调研目的
2016年玉米淀粉、淀粉糖企业装置开工、库存、消费情况。调研路线(2016年9月5日)
淄博出发——潍坊——寿光
调研路线(2016年9月5日)
淄博出发——潍坊——寿光
上午:潍坊某企业企业产能
一年65万吨玉米的加工量,淀粉产量40万吨,外销不大玉米生产
春玉米:山东春玉米的集中上市时间是8月25日-9月10日,目前来看质量不错。
秋玉米:秋玉米山东地区由于前期天气良好,目前质量预期不错,后期关注收割及晾晒情况,由于播种面积减少1.8%,山东整体产量同比持平。河北受前期天气情况影响及种植面积小降,产量预计小降3-4%。河南地区产量小降。玉米采购
采购量:每月收购5万吨左右的玉米,其中每年芒种节气和春节前收购量会增加,春节前最高可收到10万吨。目前每天收购玉米1700吨,主要都是周边地区的新玉米,价格在0.94元/斤,预计一周之内都保持这个价格。10天之后秋早玉米就会上市。
采购来源:粮源主要来自山东本地,去年有少量河北、河南地区流入,2015/16年度华北玉米倒流东北预计有950-1000万吨。企业不愿意使用东北玉米的原因是出粉率低,华北粮出粉率在0.68-0.7,东北烘干粮基本在0.6以下,而且附产品质量不高,产出量少,粮食在烘干过程中对品质有所损害。
采购方式:主要是中间人收购,收购标准,水分可以收到40%,容重680以上、霉变6%以内,不整粒率算在杂质,杂质要求是不要毛粮。
定价方式:1、成本定价,2、利润定价,3、随行就市,东北地区都采用月度定价。
价格预测:玉米盘面1400+170升贴水+30运费=1600(单位:元/吨),即华北玉米价格在8毛,预计华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在春节前跌至7毛,2017年5月前后玉米现货跌至最低。生产、消费与出口
生产成本:华北地区生产成本在450元/吨,淀粉价格=玉米收购价+450元。
库存现状:目前库存为全年最低,9月新粮上市,全年平均库存在6万吨左右,春节前为库存量最大。
出口状况:目前即使出口退税,出口也没有优势,预计明年出口会有所增加,出口的量达到12万吨左右,主要出口东南亚和日韩。玉米政策与国储拍卖
华北地区种植及深加工都没有任何补贴
最多使用2013年二等以上的玉米,没有参与国储拍卖。参与拍卖的多是饲料企业和贸易商。5月份国储拍卖时,东北地区一二等粮拍卖价格为1680元/吨,加上60块钱出库费和200元运费,价格在1940元/吨,而当时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为2060元/吨,存在价差120元/吨,但是由于质量差异及出库难的问题没有去东北拍卖。
下午:寿光某企业企业产能
1300吨的淀粉,400-500吨的赖氨酸,100吨的变性淀粉。玉米生产
春玉米增量较大,东营一线棉花改种春玉米。玉米采购
采购量:目前玉米收购一天3000吨,用2800吨,都是当地春季新玉米,目前是被动增库存,生产恢复正常。
采购来源:9月15日-20出来夏玉米,河南玉米11月-12月份过来,一般不过来,河北玉米也是在11月中下旬过来,量都不多。
采购质量:水分:14%以下不折扣,14-18%超一扣1.165(注:水分含量每超过标准的百分之一,则需每吨扣除1.165%的重量,以下类似),18-20%超一扣1.2;20-25%超一扣1.3,25%以上拒收;杂质:1%以内不扣,1-5%超一扣一,5-8%超一扣二,8%以上超一扣三让步接收;霉变1%以内不扣,1-3%超三扣一,3-5%超二扣一,5%以上拒收,容重:650-660g/l,加扣2%,640-650g/l,加扣4%。
目前玉米水分平均在20%左右,不影响淀粉生产,但不能存储,易霉变,当水分含量在16%以下才可以存储。
玉米价格:目前为0.94元/斤(9.4毛),10月份夏玉米预计价格下滑至8.5毛以下,有可能跌至8.2-8.3毛。库存与出口
库存:该企业的存储能力为6万吨,6个立仓,每个容量1万吨。
出口:目前有出口,但是量不大。玉米收购商
目前农户对于新季春玉米价格跌,反应较大,现在收8.5毛,低于8毛就没有人愿意卖。目前收购价格下压严重的原因是新粮打下来水分含量较高。9月20日左右会有秋玉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