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中国距离房地产崩溃究竟还有多远,现在解决房地产存在的问题是否来得及,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城市化的末端房地产崩溃,因为后面的动力没了,这就是房地产崩溃的时间点。中国离这个时间点还有一些日子,此时要是能想明白,采用微调的方法,可以调节过来。
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某活动上演讲时表示,“现在解决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还来得及,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城市化的末端房地产崩溃,因为后面的动力没了,这就是房地产崩溃的时间点。中国离这个时间点还有一些日子,此时要是能想明白,采用微调的方法,可以调节过来。”
住建部副部长的话可能让正准备买房的刚需觉得心里没底了。“中国距离房地产崩溃究竟还有多远?”“我买房会不会正好站在山顶上?”
【业内争议“城市化尾声时房地产崩溃”】
王建林称楼市20年后要倒
其实在住建部副部长发出“城市化末端房地产崩溃”的言论之前,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经表达过类似观点:“(中国房地产业)高速成长的时期就是10年左右,可能还维持一个匀速的这么一个平衡发展的阶段,我估计从现在算起15到20年,这个市场就倒了。”“全国人75%变成市民,农民大概只有20%左右,这个时候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我们中国的工业化也基本完成。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一定规模就下来,大幅度衰减,不会像现在几千万从业人员,不会的,可能全国几百万人,甚至再少点,100万人可能就够了。不像现在这么多的房地产企业,几百家就够了。”
任志强反驳房地产崩溃论
华远地产(华远九都汇)董事长任志强不同意王健林的观点,他认为:“一手房少了,不等于楼市倒了!”而对于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观点,任志强不改“大炮”本性地表示:“我估计他快下台了,只是随便说说,你以为官员都懂市场经济啊,如果他们都懂就不会把过去的房价调成这样。”
【刚需别纠结“房地产崩溃论”】
别总想着“抄底”
现在一线城市刚需的人群,基本是两类:一是从小城向大城市转移的人,主要为了下一代人在大城市的生活考虑,这类刚需买房往往是整个家庭作为支撑;第二类是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一段时间的人,事业基本稳定发展,开始考虑结婚大事的人。一些刚需总希望买房买在最低价,其实,“抄底”总是过去式,要做到传说中的“抄底”,谈何容易!如果刚需在看房时没有做好买房的准备,就算房价再低,他也会觉得下一套房子会更优质,明天的房价会比今天的更低。
其实刚需买房,早买早享受,早买早受益。对于在一套房子里暂时打算住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来说,房价短时间内的波动没有意义:涨了不赚钱,你不可能将房子卖了回乡下。跌了也不亏钱,房价从更长远的时间分析,涨回去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所以,刚需买房不需要等待。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2-2016年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格局及投资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赌房价下跌风险太大
最佳的买房时机,总是在错过了,大多数人才追悔莫及。这样的故事,剧情老套,但却总在重复上演。
据媒体报道,2012年的劳动节,北京绝大多数的住宅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以东五环边、中国传媒大学附近某商住两用项目为例,当时该项目拿出十余套房子,做特价房,精装修的基础上还赠送一部分家电,售楼处很冷清。标注一下,该项目不限购。同时期,还有很多房子在降价促销。一年过后,2013年的劳动节,一个35岁的大龄北京男青年老程(化名),四处托人找关系买房。他看中的项目,东五环往外十多公里,附近既有火葬场,也有垃圾场。项目火到什么程度?上一期开盘时,500套房子,排了4000组意向客户。
老程是北京人,年收入20万以上,有购房资格,过去一年,不,过去10年,数不清的机会都一晃而过。人们为老程惋惜,老程表现得不以为然,要悔恨也是得在夜深人静时,这样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过去、现在都在发生,相信未来也还会发生。
买房最应该关注自身需求
刚需关心房地产市场上的各类声音,不如关心自己的真实需求。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买房需求、经济条件、工作生活距离、时间和交通的成本等综合来做考虑,选择符合现阶段需求的户型,也可以适当的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优先考虑能够一步到位的紧凑型“小三房”。因为目前政策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后期的换房增加一定的成本。最后,考虑到以后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刚需购房者选房最好考虑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比如具有轨道交通的区域置业,这样会降低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总之,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最了解,买房做决定还是靠自己。
【结语】
事物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的还没来临,最重要的自然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点评:最佳的买房时机,总是在错过了,大多数人才追悔莫及。这样的故事,剧情老套,但却总在重复上演。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最了解,买房做决定还是靠自己。
楼市观察:城市化尾声是否是房地产崩时 刚需纠结-全国楼市-淮南房地产资讯-新安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