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构建低空经济新生态
在2025年新型基建技术深化应用的背景下,四川凭借政策先行优势,通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5G-A通信技术融合及产业生态培育,推动低空经济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全省已形成覆盖9万余平方公里的低空试点空域,汇聚200余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构建起涵盖医疗物资运输、城市治理、农业植保等多元场景的低空基建网络。以下从政策、技术、应用三个维度解析其发展路径。

自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以来,四川通过优化空域审批流程、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下,全省通航企业数量达6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年增长率超30%,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绵阳、雅安等地的产业带。在医疗领域,德阳市人民医院通过空中物流通道,实现院区间检验样本8分钟快速转运,较传统地面运输效率提升46%,凸显基建政策对民生服务的赋能价值。
依托5G/5G-A通感技术、高精度定位及AI算法,四川搭建起“连接+算力+能力”融合的低空智联网新基建。成都科创生态岛的5G网联无人机配送系统,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配送;在城市治理中,通过“中移凌云”平台,无人机自主巡检结合AI图像分析,实时识别违建、道路障碍等异常事件,处置效率提升70%以上。技术赋能下,基建场景不断扩展:绵阳梓潼县林业巡查时间缩短83%,北川茶园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巡飞,病虫害预警准确率达98%,单产提升7%。
四川通过“低空智行”平台构建“手机下单、一键起飞”的服务模式,将无人机应用转化为可触达的普惠服务。该平台整合空地通信、动态空域管理技术,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形成“基建+服务+生态”的闭环。在文旅领域,游客可通过平台购买航拍服务,全景体验仙海大坝等景点;在农业领域,茶农自主选择植保服务,人力成本降低25%,优质茶品占比提升15%。截至2025年,四川移动签约低空项目23个,签约金额7100万元,涵盖警务实战、生态监测、物流运输等核心场景,验证了基建模式创新对产业的辐射效应。
四川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基建路径,将低空经济打造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空域协同管理释放资源潜力,5G-A技术夯实数字底座,而“低空智行”平台则推动服务普惠化。未来,随着基建标准体系完善与空域资源进一步开放,四川有望在2025年形成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空中基建”发展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