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农机行业正经历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变革。山东省发布的《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提出以潍临日智能农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依托,加速突破核心技术,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当前数据显示,国内大马力拖拉机、精准播种机等智能装备市场需求年均增长超15%,而山东省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已初步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智能农机生态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机总动力突破12亿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超75%,其中山东省农机装备产值占全国比重达18%。根据行动方案,山东省将依托潍临日区域,重点提升液压系统、智能控制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目标在2027年建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农机产业集群。当前,省内已建成12个省级农机创新中心,智能农机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3%,为行业技术迭代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省聚焦农机装备"卡脖子"技术,明确将液压系统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列为优先方向。统计显示,2025年省内企业联合高校攻关的高精度变量喷洒技术,使农药使用效率提升12%;基于5G的农机远程诊断系统已在50万亩耕地实现应用。此外,行动方案强调绿色化转型,提出到2027年新能源农机占比提升至农机总产量的30%,推动电动拖拉机、生物燃料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2025年农机行业数据显示,无人驾驶农机作业面积突破800万亩,农业机器人在果蔬采摘环节的应用覆盖率提升至18%。山东省计划通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从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例如,基于北斗定位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已在全省推广超3万台,配套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可精准追踪从田间到市场的全流程数据。行动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建成10个省级智慧农机示范基地,推动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小农户中的普及。
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平台模式,山东省已形成"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市场验证"的协同链条。2025年数据显示,省级农机创新联合体累计孵化项目47个,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亿元。在精密制造领域,重点突破了农机零部件微米级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关键部件合格率从2023年的89%提升至96%。这些进展为农机装备的可靠性与耐用性提供了保障。
2025年农机行业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取得显著进展,山东省通过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正在重塑全球农机竞争格局。从核心技术创新到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的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未来两年,随着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机装备或将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为保障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