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加速渗透,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据最新政策文件显示,我国正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算力产业规模化发展,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覆盖基础通用、设备研发、应用服务的完整标准体系,为算力网络的全国一体化布局奠定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算力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根据政策规划,到2027年,我国将围绕算力设施、设备研发、算网融合等九大领域,完成50项以上标准制修订工作。这些标准将覆盖从硬件设备到软件平台的全链条技术规范,例如算力登记、算力监测和智能运营等关键环节,为算力资源的统筹调度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统一标准的推广,预计超过500家算力相关企业将参与对标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标准化应用案例。
政策明确提出,将通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多方协作,在算力产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开展标准宣贯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深入理解并执行标准要求,确保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例如,在算力需求旺盛的东部沿海城市,将率先试点算力平台与行业应用的融合,探索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向数字化转型。
为完善算力产业生态,政策强调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机制,鼓励设备制造商、算法开发者、云服务商共同参与标准制定。此举旨在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国产化算力设备与国际主流产品的兼容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国内技术规范向全球推广,助力中国算力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在安全领域,标准体系将涵盖数据隐私保护、算力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关键内容,防范算力滥用风险。此外,绿色低碳要求被纳入算力建设全流程,例如通过能效指标约束、清洁能源利用等措施,降低算力中心的碳排放强度,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当前,算力标准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抓手。通过50项标准的制定与落地,以及500家以上企业的深度参与,政策将加速算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标准化进程与国际合作的深化,我国算力产业将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和生态构建方面持续突破,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政策征求意见期截至2025年11月20日,标志着中国算力产业正式迈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