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算力建设的关键一年,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80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年增长率达34%。在此背景下,海南华铁作为A股市场新兴的算力概念企业,却因核心业务合同终止和监管调查陷入舆论漩涡。本文结合行业政策与企业动态,解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算力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根据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全国算力产业规模目标突破1.8万亿元,并要求加强算力建设的合规性审查。海南华铁曾因36.9亿元算力服务合同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关注,但该协议于2025年9月突然解除,导致股价连续跌停,凸显企业在政策收紧与市场波动中的风险敞口。
2025年3月,海南华铁子公司与杭州某公司签订为期五年的《算力服务协议》,标的金额达36.9亿元(含税),彼时股价在三日内录得三个涨停板。然而,受政策调整和需求变化影响,双方于9月底终止合作。合同解除后,上交所迅速下发监管函件,证监会亦以“信息披露违规”为由立案调查。截至10月17日收盘,公司市值较年内高点蒸发超60%,凸显算力业务的高波动性对上市公司的冲击。
追溯至2018年,海南华铁曾涉及比特币矿机采购纠纷,涉事金额达4.03亿元。尽管2021年通过司法调解解决了5.6万台矿机的权属争议,但该事件遗留的财务透明度问题持续发酵。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算力业务收入未明确披露,引发投资者对业绩真实性及内控能力的质疑。
面对监管压力和股价波动,海南华铁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于10月17日宣布增持计划:核心股东拟以自有资金增持3,000万至5,000万元;另一方计划追加2,500万至5,000万元。合计最高达1亿元的增持规模,试图通过股权注入稳定投资者预期。然而,当前股价7.09元/股较年内高点仍下跌46%,显示市场信心修复仍需时间。
2025年的算力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持续扩张,但海南华铁的案例揭示了企业布局新兴赛道时面临的多重风险:合同执行不确定性、监管合规压力及历史财务争议。未来,企业在抢占算力市场红利的同时,需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度,并建立与市场需求动态匹配的风险管控机制。随着证监会调查深入和股东增持落地,该公司能否在政策支持下重获投资者信任,仍是2025年A股算力赛道的重要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