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当前,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正经历从阶段性回暖到竞争升级的转折期。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至954万人带动市场短暂复苏,但随着龙年生育红利消退,终端销售增速放缓与品牌分化加剧已成新挑战。头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精准营养布局,中小品牌面临更大生存压力,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2025年下半年以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热度逐步降温。此前因龙年出生人口增长带动的短期复苏效应减弱后,头部品牌如飞鹤、君乐宝等不再依赖价格战,转而将重心放在产品技术研发上。例如,飞鹤于10月14日推出四款"新一代更适合配方"新品,并在9月底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配方注册批件。同期,伊利、美赞臣等品牌也密集获批配方升级产品,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技术比拼。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国内全渠道婴配粉销售额整体增长1.6%,但细分领域表现迥异:
行业分析指出,1段奶粉的销售波动与新生儿数量增速放缓直接相关——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52万至954万,但市场普遍担忧后续增长动能不足。
截至2025年8月,国内共有93家乳企的426个配方系列通过注册。随着消费者换购周期(约3年)临近尾声,头部企业正通过以下策略强化市场控制力:
1. 精准营养布局:飞鹤等品牌推出针对不同月龄、地域饮食特征的细分产品;
2. 跨境渠道渗透:达能、菲仕兰等外资企业加速通过跨境电商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3. 控货稳价策略:主流品牌加强供应链管理,中小品牌面临库存和价格双重挤压。
市场监测显示,头部品牌的研发与营销投入规模远超中小企业承受能力,预计未来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
当前市场呈现两大矛盾:一方面,部分区域终端门店销量同比下滑;另一方面,生育补贴政策对中小品牌造成约25%的销售冲击。尽管配方注册制实施后行业整合进程加快,但人口红利消退背景下,企业仍面临新客获取成本上升、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
技术驱动与结构性调整将重塑奶粉产业格局
2025年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正经历从短期刺激到长期价值竞争的转型期。在出生率持续低位运行的大背景下,头部品牌通过技术研发和精准营养布局巩固优势,而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未来行业增长或更多依赖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拓展,而非单纯的人口红利驱动,这要求全产业链参与者加速适应技术迭代与消费需求变化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