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秋冬季节转换加速,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区正迎来年度牲畜越冬饲料保障的关键阶段。作为新疆重要牧业基地之一的和静县巴音郭楞乡,今年通过强化饲料资源统筹、优化储备技术体系,在秋冬季饲料供应中展现出高效应对能力,为全国畜牧业稳产保供提供了实践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当前,全乡牲畜存栏量已达12.8万头(只),现有饲料储备量突破4万吨,缺口部分正通过本地饲料加工企业和牧户自储同步补足。根据行业统计显示,区域内3家饲料重点企业在秋收季累计完成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加工达6.5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18%。预计至10月中旬储备工作全面收官时,全乡将实现基础饲料储备量超5万吨,完全满足辖区牲畜冬季存栏需求。
为提升饲料利用效率,当地依托气象部门建立的动态预警系统,在关键农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牧户精准推送气候信息。同时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饲料晾晒、捆扎等标准化操作。数据显示,机械化作业使单位时间饲料收储效率提升40%,饲料损耗率从传统方式的15%降至8%以下。重点企业通过"订单式种植-加工-配送"模式,为牧户提供定制化饲料解决方案,有效拓宽了多元化饲料来源。
在储备过程中,该乡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动态监测"机制:一方面建立村级饲料库存台账实时更新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精准评估天然草场可利用资源量。针对部分牧户资金压力问题,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信贷产品支持饲料采购。这些举措使全乡饲料储备成本较往年降低12%,为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巴音郭楞乡通过整合饲料生产、储备与技术服务体系,在应对极端气候挑战中展现出显著韧性。重点企业的产能释放与牧户的科学管理形成合力,不仅确保了本年度牲畜安全越冬,更为构建现代化饲草料产业体系积累了经验。随着储备工作的全面收尾,这里正为明年畜牧业产值突破2.3亿元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