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进入2025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持续演变。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在多重因素叠加下达到历史峰值,反映出其农业出口竞争力的削弱与进口需求的激增。与此同时,政策干预引发的连锁反应正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凸显了当前农业市场面临的复杂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美国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7月农产品出口额落后于进口额达49.7亿美元,同比扩大9%,创下单月最高记录。前七个月累计农业贸易逆差已突破336亿美元,较往年同期显著增长。这一数据表明,美国正面临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持续恶化的农业贸易失衡问题。
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农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近8%,达1320亿美元,而同期出口额却下降1.3%至988亿美元。这一反差凸显了农业贸易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需求端对海外供应的依赖加深,同时全球市场竞争力削弱导致出口承压。
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农业始终是全球贸易顺差的重要支柱。然而自2017年起,这一格局开始动摇,并于2023年形成明确的逆差态势(当年逆差约200亿美元)。截至2024年前九个月,农业贸易逆差已扩大至467.5亿美元,而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财年的逆差将进一步攀升至创纪录的495亿美元。
尽管当前政府持续加征关税以试图缩小整体贸易逆差(例如8月实施的新一轮全面关税),但实际结果与预期背道而驰。2025年7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32.5%,达到783亿美元,反映出关税政策对进口抑制有限,反而因供应链调整导致农业领域矛盾加剧。例如,主要作物进口国转向依赖巴西供应,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逆差扩大的深层原因包括三方面:首先,农作物和牲畜生产的扩张能力受限;其次,海外竞争(如南美、东南亚)加剧;最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外,贸易政策引发的国际市场转移效应,使美国农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面临长期挑战。
2025年的数据清晰揭示了美国农业贸易逆差的历史性恶化:单月49.7亿美元、全年预计495亿美元的缺口,标志着其从传统顺差国向净进口国的根本转变。政策干预未能扭转趋势,反而因外部市场重构和国内供需矛盾加深问题。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农业竞争力的结构性缺陷,更警示未来需在技术创新、贸易伙伴多元化及可持续生产模式上寻求突破,方能应对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政策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