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的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中国铁路运输持续展现出强劲活力。数据显示,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货物7.02亿吨,双双创历史同期新高,彰显了铁路网络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多维度分析暑运数据与行业动态,揭示铁路系统在优化出行服务、保障供应链稳定及推动区域经济协同中的核心价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铁路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9.43亿人次,同比增长4.7%;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突破7.02亿吨,同比增幅4.8%,两项数据均刷新历史同期纪录。这一成绩得益于铁路部门对既有线路与新线能力的高效统筹:通过优化京哈高铁、沪昆高铁杭长段等干线运行图,并启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及新建重庆东站,日均开行旅客列车增至11330列(同比增长8%)。同时,针对国际过境政策放宽,铁路系统精准服务外籍旅客出行需求,累计发送外籍乘客348.4万人次,增幅达23.9%,进一步提升跨境运输服务能力。
在旅游经济与银发经济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铁路部门主动挖掘市场需求。暑运期间开行旅游列车579列(同比增长31%),精准对接亲子游、银发团等细分市场;跨境运输方面,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616万人次,中老铁路国际段运送乘客3.5万次,并稳定运行中蒙、中俄、中越国际列车线路。这些举措不仅激活了旅游消费潜能,更通过“铁旅融合”模式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铁路系统在暑运期间强化能源运输保障,通过大秦、浩吉等煤运通道发送电煤2.43亿吨,确保全国371家直供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稳定超25天。同时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高效完成粮食、化肥及抢险救灾物资的跨区域调配,助力民生需求与应急响应。国际联运方面,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持续高频开行,以口岸运输效率提升支撑全球产业链韧性。
2025年暑运数据全面印证了铁路行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从客运量与货运量的双增长,到跨境运输网络的延伸;从精准服务旅客出行偏好,到能源保供的“压舱石”作用——铁路系统正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和市场响应能力提升,持续为经济复苏注入动能。未来,随着路网规模扩大与智能化升级,中国铁路将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