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性变化及家庭育儿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普惠性公共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国家发改委近期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以城市为单元整体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在优化生育支持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系统化产业布局与精准投资引导,加速构建覆盖城乡、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托育服务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通知》明确将"以城市为单元整体推进"作为核心策略,在"十五五"时期(2025-2030年)推动各地方编制普惠托育服务实施方案,统筹规划至2030年的设施总量和空间分布。根据政策要求,到本世纪中叶前,我国将形成与人口规模相匹配的普惠性托育网络,重点解决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政策提出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编制专项规划,要求各地结合常住人口密度、生育率及城镇化进程,科学测算托位需求。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国普惠托育服务设施总量需达到约650万个托位,较当前水平增长超过4倍。通过网格化布局和社区嵌入式建设,确保每个街道至少配置1处综合型托育机构,并优先在产业园区、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增设服务点。
为保障政策落地,《通知》明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公益性普惠托育项目。资金将定向用于设施新建改建、从业人员培训及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等领域。据测算,"十五五"期间相关领域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比不低于30%,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运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政策强调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要求各地将托育服务质量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指导目录,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家长满意度调查,确保服务可及性与质量双提升。
当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正处于政策深化实施的关键阶段。通过城市单元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中央财政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标准化管理保障服务质量等多重举措,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到2030年目标的实现,不仅将显著缓解家庭育儿压力,更将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衡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进程既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需求的战略回应,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