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行业综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影视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影视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超两成,头部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同步增长。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影视产业加速整合,院线竞争格局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与此同时,市场分化加剧,暑期档爆款影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反映出行业对优质内容和创新模式的高度依赖。
截至2025年8月28日,A股主要影视院线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92.3亿元,同比增长22.95%,观影人次增至6.41亿。其中,万达电影上半年营收66.8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72.55%至5.36亿元;光线传媒凭借主投影片《哪吒2》的亮眼表现,实现营收32.42亿元、净利2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和371.55%。
头部院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万达电影直营影院在全国票房前100名中占据51席,横店影视净利润增长超128%,均印证了行业集中度的增强趋势。
政策层面,2025年国家对影视行业的支持延续加码,包括税收优惠、数字化放映补贴等措施,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升级和业态融合。例如,院线企业在VR观影、沉浸式体验等领域加大投入,提升消费者粘性。
内容端,头部影片的爆发效应显著。《哪吒2》以约154.5亿元票房成为上半年最大赢家,而暑期档影片《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超28亿元)和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13亿元)进一步验证了优质内容对市场的拉动作用。
尽管行业整体回暖,但票房集中度加剧的矛盾仍需关注。2025年上半年前10名影片贡献超60%票房,《蛟龙行动》以3.93亿元位列榜单末位,凸显中小成本影片生存压力。此外,第二季度票房同比下滑,反映市场热度存在周期性波动风险。
部分企业面临利润承压问题:博纳影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主因是部分影视项目市场表现未达预期;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上半年业绩也出现同比下降,显示行业复苏的不均衡性。
暑期档成为检验产业布局的关键战场。上海电影通过《浪浪山小妖怪》的宣发及衍生品开发实现多元化收益,合作企业超40家,衍生SKU达800余个;中国电影则凭借《南京照相馆》延续市场热度,为下半年业绩提供支撑。
这些案例表明,在政策鼓励IP价值挖掘和“内容+消费”融合的大背景下,影视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
展望
2025年上半年中国影视产业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双重刺激下呈现结构性复苏,头部企业在票房、技术及衍生开发领域优势显著。然而,市场分化加剧和季度波动仍需警惕,未来行业竞争将更依赖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链协同能力。随着暑期档爆款效应的持续释放,叠加国庆档等关键节点的到来,影视产业有望进一步优化布局,并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