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国家电影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影视行业总产值突破8300亿元,其中虚拟拍摄技术应用占比达37%,较2021年提升26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智能、LED虚拟影棚等前沿技术的普及,中国影视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实拍向"虚实融合"制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影视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在长三角影视产业版图中,浙江德清县以创新生态打造的AI虚拟影视基地成为标杆案例。数据显示,该基地单个影棚可完成整部电影拍摄流程,较传统制作节省85%场景搭建成本,工作效率提升至常规制片的3倍水平。其核心载体——全球最大的5000平方米LED虚拟影棚已实现分钟级场景转换能力,支撑日均12场次大场面摄制需求。
通过整合物理空间与数字技术资源,德清县形成独特的双轨发展路径。一方面依托莫干山、下渚湖等自然资源打造实景拍摄基地,吸引剧组年均取景量增长40%;另一方面以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为技术中枢,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生产链。2023-2025年间,当地累计落地影视文化企业超40家,形成涵盖剧本创作、虚拟预演、后期制作的完整产业链。
德清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创新应用层面。数据显示,采用AI虚拟制片技术后,大场景戏份拍摄周期压缩至传统方式的1/3,如某历史题材影片6天完成18场跨时空转场镜头。这种效率提升直接带动了影视衍生业态发展:AR眼镜导览系统使当地景区游客停留时间延长2.4小时,文旅融合项目年营收突破5亿元。
通过"编剧村""高校产学研基地"等平台建设,德清县已集聚数字特效、虚拟制片等领域专业人才超800人。相关企业技术攻关成果显著,如某影视公司仅用8个月完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核心场景制作,其流体动力学算法被纳入国家电影工业标准体系。
站在2025年的产业节点回望,德清的探索印证了虚拟制片技术对影视行业的颠覆性价值。当LED虚拟影棚与AI生成技术深度融合,当实景拍摄资源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互补,中国影视产业正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虚实共生"生产体系。未来三年内,预计全国将有超过60%的影视项目采用混合制作模式,德清打造的技术标准与生态范式将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