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及国内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态势,主要农产品市场呈现供需格局分化特征。在政策调控、气候条件和消费周期的共同作用下,稻米、小麦等主粮价格稳中波动,大豆与油料产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显著,而玉米、猪肉等品种则因供应与需求调整出现差异化走势。本文结合最新行业数据,对2025年农业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国内市场方面,新季早籼稻及再生稻头茬丰产上市,叠加夏季消费淡季影响,市场供应充足推动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国际大米市场延续宽松态势,预计短期内仍将处于价格底部区间。
国内小麦市场因政策性收购提供支撑,尽管面粉加工和饲料需求放缓,但整体库存充裕使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北半球主产区收成接近尾声,全球小麦供应充足导致国际价格持续低位震荡。
国内玉米市场储备拍卖影响减弱后,供需总体维持紧平衡状态,支撑价格稳中偏强;而国际市场受增产预期主导,叠加库存充裕,预计价格将呈现弱势波动。
国产大豆在新季上市前主要依赖陈豆拍卖,消费淡季延续使价格保持稳定。国际方面,美国大豆关键生长期的气候不确定性或加剧价格震荡,成为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变量。
国内棉价因商业库存持续下降而获得支撑,但纺织品消费需求减弱限制涨幅;国际棉价则受全球供应宽松和美国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的影响,预计维持区间波动。
国内市场油菜籽上市量减少叠加花生库存降低,价格以稳为主;国际市场中加拿大油菜丰产预期压制价格,而豆油、棕榈油因生物柴油用量增加导致库存下降,形成价格支撑。
国内食糖进口增速较快但消费需求旺盛且工业库存减少,预计糖价维持稳定;国际方面巴西压榨高峰期叠加印度、泰国甘蔗生长条件良好,供应宽松将推动价格震荡偏弱。
短期内猪肉市场受高温运输及消费疲软影响价格承压,但随着落后产能淘汰和大体重生猪存栏减少,后期供需关系有望改善,支撑价格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来看,2025年农业各细分领域在政策调控、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差异化趋势。主粮市场因供应充足保持平稳,而经济作物及畜牧产品则受季节性周期与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未来需重点关注天气变化对国际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国内产能优化调整带来的结构性机遇,农业行业的稳健发展仍依赖于技术升级、政策引导和全球市场的协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