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阶段。截至2025年8月,全国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突破60亿吨标准煤当量,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中国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与全产业链布局,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能源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能源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2025年能源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这一成就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首先,国内能源生产持续加力,消费增量90%由本土供给支撑;其次,产供储销网络不断完善,油气管网总里程突破18万公里,电力系统最大调节能力提升至4亿千瓦级;最后,极端天气应对机制成效显著,在2025年夏季用电峰值期间(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全国电网保持稳定运行。
"十四五"时期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近三年能源工业投资额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达16.3%。其中电力热力行业以20.7%的年增幅成为核心驱动力。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占比突破80%,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民营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在充电设施运营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5年和10年保持全球首位,截至2025年7月风光总装机达16.8亿千瓦。从空间布局看,"沙戈荒"地区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发电量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电量占比从2020年的9.7%跃升至18.6%,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4%。全球贡献度显著提升,我国风光装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47%,新增装机贡献率达63%,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的背景下,中国已形成涵盖化石能源安全供应与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的立体化能源架构。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本流向绿色领域、创新分布式能源开发模式等举措,我国不仅实现了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跃升,更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彰显大国担当。随着2030年碳达峰目标临近,预计未来三年将见证更多突破性技术创新与市场化机制改革,持续巩固全球最大能源市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