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化供应链重塑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正经历结构性变革。2023-2024年间,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特色产品贡献率超65%。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技术升级驱动下,中国农产品凭借差异化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形成"特""质""链"三位一体的竞争新生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产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依托地理标志资源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东北黑土地鲜食玉米产业带年产值突破54亿元,产品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云南凭借北回归线黄金咖啡产区优势,2024年上半年咖啡及制品出口额达6.5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甘肃"甘味"品牌矩阵带动高原夏菜、静宁苹果等特色产品出口增长27.8%,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通过建立从土壤检测到终端市场的全链条可追溯系统,吉林鲜食玉米企业实现营养锁鲜技术突破,国际认证覆盖率超90%。地方政府实施"一品一策"帮扶机制,云南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出口试点建设;甘肃海关部门创新"通关路线图"服务模式,使马铃薯制品出口额同比激增27.75倍。税务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闭环管理,某人参加工企业通过合规改造累计获退税超10万元。
中老铁路开通后,云南陆良蔬菜班列运输时效提升40%,2024年上半年发运量同比增长3倍。跨境电商平台成为重要增长极,吉林通过该渠道实现52亿元进出口规模,较2020年增长440%。甘肃"甘味出海"行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形成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预计到2027年高原夏菜出口量将突破80万吨。
展望:
当前农产品出口呈现"特色化、标准化、数字化"三重演进趋势。在RCEP框架深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双重机遇下,中国农产品正通过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拓展数字贸易通道等举措,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预计到2025年,特色农产品出口占比将提升至70%,形成以品质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创新为驱动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