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与内容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变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新政策明确要求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并鼓励微短剧等新兴形式登陆电视大屏。伴随5G、AI技术普及和用户观影习惯转变,2025年电视及相关视听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正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视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发布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标志着电视行业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文件强调通过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实现双轮驱动,要求平台方增加优质视听内容供给,尤其支持微短剧等新兴形式登陆电视端口。这一政策背景叠加用户需求变化,推动电视产业从传统收视向融合传播加速转型。
据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我国广电视听市场规模将突破680亿元,较2024年增长超35%;至2027年更有望迈上千亿级台阶。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电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加速布局内容生产、技术应用及全球化推广等关键领域。
当前电视行业正通过"长短结合"策略拓展内容边界。数据显示,具备强情节、快节奏特点的微短剧已成为吸引年轻观众的核心内容形态。部分平台已将优质微短剧纳入黄金时段排播体系,并通过互动功能设计提升用户粘性。
头部企业案例表明,成功作品往往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例如某公司通过算法优化剧本创作流程,在保证制作质量的同时将周期缩短40%;另一家企业则凭借成熟的出海经验,将其短剧产品发行至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并取得显著收益。这些实践印证了"内容+技术+全球化"三位一体模式对电视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正成为重塑电视产业链的关键变量。从智能选角到动态分镜生成,AI技术已渗透至短剧制作全流程。部分企业更开发出可自动生成多版本预告片的系统,使单部作品宣发效率提升3倍以上。
在产业布局层面,头部公司纷纷构建"内容生产-版权运营-海外发行"全链条体系。数据显示,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企业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已达18%,较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而技术型企业通过提供AI解决方案切入行业上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正推动电视产业从单一内容输出向价值网络构建转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电视产业升级仍需克服内容同质化、版权保护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专家建议企业应强化原创能力,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完善数字资产确权体系。同时,在政策支持下加速推进"5G+4K/8K+AI"基础设施建设,为超高清短剧等新形态提供技术支撑。
站在2025年产业变革的临界点上,电视行业正通过政策引导、内容创新和技术突破构建全新发展格局。随着微短剧规模化登陆大屏、AI应用持续深化及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我国广电视听市场有望提前实现千亿规模目标。未来,如何平衡标准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把握技术迭代节奏将成为企业决胜关键,而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将持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