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药品 资讯详情
2025年药品市场格局重构:第十一批国家集采规则升级与产业投资机遇
 药品 2025-08-18 06:03:3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医疗保障体系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8月,历经10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覆盖435个品种,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的同时重塑行业生态。最新启动的第十一批集采报量工作引入"按厂牌选择"等创新规则,标志着政策从单纯控费向平衡市场供给与临床需求转变,为药企研发方向、产能布局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新坐标系。

  一、药品采购模式革新:按厂牌报量如何重构企业竞争策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药品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第十一批集采首次允许医疗机构细分至具体品牌进行报量选择,这一规则变化直接关联着企业的市场份额预期。数据显示,过往化学药仅以品种名称报量,而本次新增的厂牌选项使企业需更精准评估自身产品在不同区域的竞争地位。政策明确要求各公立医疗机构总报量不得低于2023-2024年两年平均采购量的80%,这意味着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结合历史销售数据与临床指南变化动态调整产能规划,尤其对适应证受限或使用量波动较大的品种需强化市场监测。

  二、协议量外空间拓展:非中选药品采购权释放投资新机遇

  集采政策明确医疗机构在完成60%-80%的协议用量后,可自主选择采购中选或未中选药品。这一规定为创新药和独家品种保留了市场空间,数据显示7轮医保目录调整已纳入530种新药,表明政策正通过腾笼换鸟机制支持优质产品发展。对于临床需求增长明显的治疗领域(如慢性病用药),企业可借助协议外采购权实现差异化竞争;而对于季节性波动大的药品,则需建立灵活的供应链响应体系。

  三、临床导向与投资逻辑:医保支付改革下的研发方向指引

  本次集采特别强调对"一品两规"政策的衔接,要求医疗机构在品牌选择时兼顾疗效和患者偏好。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国家集采已累计降低药品费用超4000亿元,但同时也倒逼药企将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政策鼓励使用中选药品的同时保留非中选采购权,实质上为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等提供了过渡期市场验证机会。企业需结合临床指南更新趋势,在满足集采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工艺和定价策略。

  四、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围标串标治理强化行业洗牌预期

  针对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问题,国家医保局明确要求药企理性报价并抵制不法行为。历史数据显示前10批集采平均降幅超50%,但随着规则细化和监管趋严,未来单纯依靠降价策略将难以持续。投资机构需重点关注具备规模化生产优势、原料供应稳定的头部企业,并警惕因区域报量偏差导致的库存积压风险。

  2025年药品市场的竞争已进入"质量与成本并重"的新阶段。第十一批集采通过规则优化既巩固了带量采购的核心作用,又为多元化用药需求保留弹性空间。药企需建立基于临床数据和区域市场特征的动态报量模型,在保障基药供应的同时探索创新品种的差异化路径。未来随着医保目录更新与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兼具技术壁垒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整合中占据先发优势,而合规经营将成为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药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