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2025年立秋期间(8月7日前后)两大电商平台在咖啡及茶饮领域的外卖订单量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8月7日当天两大平台总订单量突破2.6亿单,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立秋前三天累计订单超6亿单,其中咖啡与茶饮类目占比过半。这场由美团和淘宝闪购主导的竞争不仅重塑了消费场景,更凸显了供应链效率、技术应用及品牌策略在行业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立秋当日,蜜雪冰城售出7500万杯饮品与冰淇淋,单店销量是去年平日的三倍以上;瑞幸咖啡则以2000万杯的成绩开启竞争高峰。数据表明,消费者对即饮咖啡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平台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夺市场主导权。美团选择聚焦已有外卖习惯用户群,优化履约效率以降低边际成本;淘宝闪购则依赖补贴扩大规模,试图通过价格战吸引商家与骑手填补基础设施短板。
咖啡供应链效率成为核心战场。美团减少直接补贴,转而强化现有用户的复购黏性,其算法优化使配送响应时间缩短20%,试图通过降本增效消耗对手现金流;淘宝闪购则以高额补贴刺激单量增长,在一线城市加密骑手网络覆盖密度,并推出智能调度系统提升订单匹配效率。双方在咖啡品类的争夺中,技术投入与运营精细化程度成为胜负关键。
大品牌凭借稳定的咖啡原料采购链和成熟的仓储物流体系,在订单激增时仍能保障品质与交付时效。例如某连锁品牌通过中央厨房集中烘焙豆类并分区配送,将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中小品牌则借助平台活动实现跨越式增长,但面临成本压力——部分商家透露,外卖单量占比每提升10%,门店利润率可能下降2%-4%。
低价补贴虽推高订单量,却可能削弱品牌价值。数据显示,参与促销的咖啡产品客单价较非活动期下降35%,消费者对“折扣依赖”现象加剧。行业担忧若平台战事结束,如何维持销量与利润平衡将成为难题。此外,外卖占比提升迫使商家重新规划门店布局:某头部连锁企业计划在2026年前将80%的店铺转型为“前置仓+自提点”,以适应线上化趋势。
智能仓储与无人配送技术加速落地。部分平台试点使用AI预测算法,提前72小时预判区域订单波动,并动态调整库存分布;末端配送环节引入电动滑板车和无人机组合模式,在特定城区实现“15分钟达”。这些技术迭代不仅提升履约能力,也为咖啡品类的多元化创新(如定制化口味)提供支撑。
2025年立秋期间的外卖大战标志着中国咖啡市场进入新阶段。平台通过效率优化与规模扩张争夺主导权,品牌在供应链韧性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则倒逼产业加速技术升级。未来竞争将更依赖全链路数字化能力——从种植端的物联网监测到消费端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唯有实现技术、运营与用户体验的深度协同,才能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