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自2025年8月4日起,《云南省"引客入滇"入境旅游激励实施方案》正式施行。该方案结合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精准量化激励标准、强化政策执行监督,为全省入境旅游业复苏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此次政策覆盖游客人次奖励、包机专项补贴及国际营销支持三大核心领域,在技术赋能与制度优化双重推动下,云南正构建开放包容的跨境旅游新生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入境旅游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本次方案依托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管旅游智慧化全息管理平台",实现游客行程数据实时追踪与团队信息核验。系统通过自动关联旅行社责任险记录及住宿凭证,确保奖励发放的精准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简化了传统审核流程,还有效遏制了虚假申报风险,为政策长效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方案明确将入境游客过夜人次作为核心指标:当旅行社组织境外团队达到1000人以上且满足3晚住宿要求时,可按每人次不超过50元的标准获得奖励。包机激励则聚焦规模化引流,规定单架次需搭载至少100名境外游客并完成3晚省内行程,符合条件者可获3万元/架次补贴。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别排除了享受航线补贴的航班和出境回程包机,避免资源重复配置。
针对境外市场推广需求,方案对自主参加国际展会的企业实施分级补助:港澳台地区每次2万元、亚洲国家2.5万元、亚洲以外国家3万元。该设计既考虑了不同区域市场的开发成本差异,也通过备案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数据显示,政策总预算4000万元将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潜力的海外推广活动。
方案同步建立资金使用追溯体系:获激励企业在一年观察期内若出现"零团费""不合理低价游"等违规行为,文旅部门有权追回全部补贴及利息。此举通过强化事前审核(团队行程单备案)、事中监控(智慧平台数据比对)和事后追责三重机制,形成政策闭环管理。
2025年云南省入境旅游新政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构建了从市场引流到风险防控的完整支持链条。通过设置阶梯式奖励标准、区分展会补贴层级、强化数字化监管手段,政策既注重扩大市场规模又严控行业乱象。随着RCEP协议深化和国际航线恢复,云南正借力政策红利加速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旅游枢纽,其实践将为全国入境旅游业复苏提供重要参考案例。(数据来源:《云南省"引客入滇"入境旅游激励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