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单边主义抬头与地缘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向世界展现了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的决心。本届展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不仅促成超6000项合作协议及意向落地,更成为观察全球供应链产业布局、捕捉行业趋势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参展企业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参与比例达35%,彰显了中国在供应链国际合作中的枢纽作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供应链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面对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挑战,本届链博会以实际行动巩固全球供应链韧性。开幕式上发布的《北京倡议》呼吁工商界共同维护产供链安全,推动实现强劲、绿色与健康的全球发展。数据显示,中外参展企业达1200家,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较首届新增20个参与国家和地区。美国企业以15%的增幅继续领跑境外参展商数量,印证了国际工商界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持续信心。
展会数据揭示中国供应链市场新动向: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跨国企业加速技术本土化布局;同时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需求激增。某参展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市场正通过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兴赛道+传统升级'双引擎模式"。这种趋势与国际汽联、联合国粮农组织等4家首次参展的国际机构关注方向高度契合,凸显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创新协同的重要性。
本届链博会突破性举措包括成立中外参展商联盟,联动200多家企业构建常态化协作机制。中国贸促会强调,该联盟将聚焦"找伙伴、寻场景、解难题"三大核心功能,使展会价值从5日活动延伸为全年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优化后的评价体系更注重长期合作转化率,已有超40%的参展商在展后启动深度对接。这种模式创新与联合国贸法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深化,共同推动供应链合作向"全链条、全天候"转型。
通过链博会平台,7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验证了中国高水平开放政策的吸引力。某跨国公司代表指出:"中国供应链市场的稳定性和升级潜力,正成为企业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关键考量。"从展品到商品再到投资项的转化路径显示,在地缘冲突加剧背景下,超六成参展商计划未来三年扩大在华供应链布局。
结语
2025年链博会成果表明,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持续强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展会释放的6000余项合作信号、35%境外参与度等数据,勾勒出供应链产业向更高水平国际合作发展的清晰路径。随着中外参展商联盟等长效机制落地,这场"永不落幕的盛会"正在将短期交易转化为长期价值创造,为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供链网络提供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