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奶粉行业在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信心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复杂态势。头部企业中国飞鹤发布的业绩预警显示,其1-6月收益预计同比减少约8%-10%,净利润降幅达37%以上,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股价单日最大跌幅超18%。这一现象折射出行业面临的短期压力与长期转型需求,同时也揭示了政策刺激、产品创新及渠道策略对奶粉市场格局的关键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奶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婴配粉市场规模同比降幅收窄至约1%,主要受益于新生儿数量小幅回升。但2025年生育补贴政策的密集出台尚未完全转化为终端需求,叠加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上升,导致头部企业面临增收压力。以中国飞鹤为例,其上半年收益预计为91-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亿元下降约8%-10%,净利润也从19亿元降至10-12亿元。行业分析师指出,出生人口波动仍是核心变量——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微降1.2%,但二段奶粉需求因2024年新生儿基数回升而有所支撑。
业绩下滑背后是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中国飞鹤在公告中强调,收益下降主因包括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涉及资金约12亿元)、强化“鲜萃活性营养”战略下的库存管理(降低婴配粉渠道库存)以及政府补助减少和资产减值计提。这种多维度调整体现了行业转型特征:一方面通过政策协同刺激需求端;另一方面加速供应链优化,确保产品新鲜度与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飞鹤的超高端产品线(如星飞帆系列)仍保持增长动力,其占婴配粉收入比例持续提升,显示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偏好未减。
尽管短期承压,企业正通过资本运作稳定市场预期。中国飞鹤宣布将动用不少于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未来出售或员工激励),并计划派发2025年度股息不低于20亿元,延续其高分红传统(2024年分红率达76%)。行业观察指出,奶粉企业正通过“内生调整+政策借力”双轨策略应对挑战:一方面利用生育补贴等政策扩大消费群体触达;另一方面以研发投入巩固品牌护城河。例如,飞鹤持续加码功能营养业务及星妈平台建设,推动从婴配粉向家庭健康解决方案延伸。
当前行业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分化”特征。2025年政策密集期可能加速落后产能出清,而头部企业凭借研发优势和渠道韧性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尽管短期业绩承压,飞鹤仍维持约19%的市占率(2024年数据),其新鲜奶源与精准配方体系构成差异化壁垒。未来3-5年内,奶粉行业或将进入以“出生人口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功能性产品、跨境供应链整合及数字化营销或成关键赛道。
总结
当前中国奶粉市场正处于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转型的交汇点:短期看,出生率波动和消费信心修复仍存不确定性;长期而言,政策支持叠加企业战略升级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头部企业的主动策略调整(如库存管理、生育补贴投入)既是应对挑战之举,也为行业探索可持续路径提供了范本。随着2025年生育激励措施的深化落地及产品创新的持续加码,奶粉市场有望在波动中积蓄增长动能,最终实现供需两端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