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奶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乳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国际乳制品价格下行冲击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叠加,导致行业压力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实现乳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课题。
近年来,中国乳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原料奶产量达到739万吨,乳制品总产量突破3416万吨,但消费需求增长乏力,部分企业面临库存积压压力。与此同时,进口大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对国内乳企形成较大冲击。
为缓解这一矛盾,有建议提出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通过政府主导的收储机制,稳定市场价格预期,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合理调节市场供需关系,既能保障奶农利益,又能为下游乳制品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
中国乳业在精深加工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目前,国内乳企对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高端原辅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乳制品加工技术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核心原料国产化率不足40%。
针对这一问题,乳业专家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加速奶粉精深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乳业转型升级,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
综上所述,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合力。通过建立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推动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以及构建现代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可以有效缓解行业困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从“奶业大国”向“奶业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