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奶粉市场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作为头部企业的中国飞鹤近期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收益同比下降7.87%-9.86%至约91-93亿元,净利润降幅达37.17%-47.64%,折射出行业整体承压态势。与此同时,奶粉企业正通过渠道优化、战略调整及资本运作寻求破局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奶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披露数据,2025年1-6月中国飞鹤预计实现营收91亿至9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100.95亿元下滑显著;综合净利润则由19.1亿元降至约10-12亿元。业绩波动背后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1. 生育补贴政策:为刺激消费主动让利导致收入减少;
2. 渠道库存管理:通过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库存确保产品新鲜度,短期影响出货量;
3. 政府补助缩减:非经常性收益同比下降;
4. 原料减值计提:对全脂奶粉等存货进行价值调整。
面对行业挑战,中国飞鹤宣布启动10亿元股份购回计划,并承诺全年分派股息不少于20亿元,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其他举措包括:
从全行业发展视角看,2024年中国飞鹤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23%至207.5亿元,但存货余额仍达21.54亿元,反映行业去库存压力。对比历史数据可见:
尽管短期承压,2025年行业仍存结构性机遇:
1. 人口结构变化:三孩政策效果显现可能提振需求;
2. 消费升级:高端及功能性奶粉市场持续扩容;
3. 国际化布局:头部企业加速海外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合作。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的业绩波动,既是行业整体下行压力的缩影,也凸显了奶粉企业在调整期的战略选择。通过主动优化库存、强化资本运作及聚焦核心业务,企业正试图在需求收缩中寻找新支点。未来,能否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升级实现突围,将决定中国奶粉市场的竞争格局重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