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6月25日最新数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饰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6月25日,国内金饰市场迎来显著调整,主流品牌单克金价普遍跌破千元大关。与此同时,国际贵金属期货震荡下行后小幅回升,叠加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密集出台,共同塑造了当前金饰市场的复杂格局。本文结合最新数据与行业趋势,解析金饰价格波动背后的驱动因素,并探讨黄金战略储备及产业升级对市场的影响。
受国际贵金属期货走低影响,6月24日晚间,现货黄金一度下跌超2%,收报3322.93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收盘跌1.66%至3338.5美元/盎司。次日(6月25日),国内金饰市场迅速响应:
此次价格回调标志着国内金饰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消费者可捕捉到近期低位购买机会。
行业数据显示,近43%的受访央行计划于2025年内增加黄金储备,且95%的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持有量将持续增长。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同类调查启动以来的历史新高,较2024年上升17个百分点。
黄金作为战略资源的货币属性与避险功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愈发受到各国重视,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资产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金饰及黄金产业链升级提供清晰路径:
1. 资源保障:到2027年,我国黄金资源量目标增长5%-10%,白银产量提升超5%;
2. 技术突破:重点攻关新一代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黄金新材料应用;
3. 绿色转型:推进废弃电器电子、光伏组件等含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4. 国际布局:鼓励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政策强调通过数字化改造、规模化生产及标准体系完善,构建全球领先的黄金产业生态。
当前金价回调虽为消费者提供短期入场窗口,但长期视角下需关注多重变量:
总结
2025年金饰市场呈现“短期价格回调”与“长期战略价值凸显”的双重特征。短期内,国际金价震荡叠加国内品牌调价,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中长期内,《实施方案》推动的产业升级和全球央行增持潮,则强化了黄金作为核心资产的战略属性。投资者需结合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环境动态调整策略,在价格波动中捕捉结构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