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6月9-13日上海市场监测数据及行业资讯
当前我国蔬菜市场呈现供需双稳态势。据最新监测,2025年6月中旬上海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均保持可控区间,地产菜与客菜协同保障了终端供给稳定。随着夏季气候特征逐步显现,后续供应结构转换或对市场价格形成阶段性影响。
数据显示,6月9日至13日期间上海蔬菜混合均价小幅回落,周内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地产叶菜类(青菜、杭白菜等)、瓜果类(丝瓜、黄瓜)及茄果类(茄子、枣椒)日均上货量维持高位,其中本地叶菜供应占比达38%,较前一周微增2个百分点。山东产区的西葫芦、线椒等品种因集中上市,价格同比降幅超5%。
统计显示,甘肃红谷、榆中等地高原冷凉蔬菜周内进场量环比增长12%,市场C棚交易活跃度提升。但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客菜分销效率下降,终端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北方产区(内蒙古、河北)茄果类蔬菜供应恢复显著,来货量同比增长9%,有效平抑了高品质冷凉夏菜的价格涨幅空间。
气象数据显示上海入梅后持续阴雨,预计对叶菜类生长及采收造成短期压力。行业分析指出,6月下旬若出现骤晴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露天蔬菜损耗率上升3%-5%。地产基地需重点关注茄果类作物的耐湿性管理,而跨区域调运或因运输成本波动影响终端定价空间。
从当前供需结构看,上海市场已形成"本地叶菜保基础+北方客菜稳大宗+高原夏菜补高端"的立体供应网络。建议批发市场加强产地直采合作,针对6-8月传统淡季建立动态库存调节机制。同时依托物联网技术强化气象预警与田间管理联动,降低极端天气对蔬菜品质的影响概率。
总结:2025年夏季蔬菜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地产菜供应稳定性、产区转换效率及气候应对能力成为价格波动的核心变量。从最新监测数据看,当前供应链韧性较强,预计6月下旬至7月上旬整体均价将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后续需重点关注甘肃、宁夏等高原基地的产能释放节奏,以及长三角地区梅雨季延长对叶菜类供给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