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休闲食品 资讯详情
吉林通化:蓝莓田里的生态共富密码
 蓝莓 2025-06-06 11:40:4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6月6日)

  在吉林省通化市哈泥河畔的连片蓝莓种植基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正诠释着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共赢可能。这片土地曾因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而面临困境,如今却通过有机蓝莓产业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向提升。从标准化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当地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创新路径。

  一、生态种植技术破解水源保护难题

  哈泥河是通化市区近50万人口唯一的饮用水源地。为守护这片“水缸子”,当地企业通过有机肥+绿肥(秸秆覆盖)的生态种植模式,将土壤有机质维持在合理区间。数据显示,该技术的应用使流域内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59.2吨、农药使用量10.6吨,水源水质得到有效保障。广袤的蓝莓田如同“生态海绵”,既涵养了水源,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绿色根基。

  二、合作社模式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

  通过土地租赁入股、分红与务工相结合的方式,当地农户实现了多元化收入。例如,村民以15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后,不仅能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参与蓝莓种植、采收等环节的劳动,年均工资性收入可达3万至4万元。2024年数据显示,在合作社带动下,近3000名从业者通过蓝莓产业实现就业,全年工资性支出达4430万元,土地入股农户分红总额超354.5万元。

  三、全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效益

  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发展是当地蓝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7500亩标准化有机蓝莓种植区与1万吨收储加工基地形成联动,年繁育200万株良种的技术支撑进一步保障了产能稳定。凭借绿色食品和有机认证资质,产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显著增强。

  四、品牌价值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色认证体系的完善与精深加工能力的拓展,蓝莓产业正从单一农产品种植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未来计划聚焦果酒、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并进一步扩大农户合作规模。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守护了生态红线,更让“绿富同兴”的愿景在通化落地生根。

  总结

  通化的实践表明,蓝莓产业与生态保护的结合,既能筑牢区域发展的绿色屏障,又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优化和产业链延伸,这片土地上的蓝莓田正在书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篇章。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这条“共富路”必将释放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蓝莓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