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汽车产业深度调整叠加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21家主要汽车金融公司2024年的经营数据揭示出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尽管整体规模面临挑战,但部分企业通过业务创新和战略转型实现了逆势增长,新能源与二手车领域更成为未来关键的增长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从2023年的8,224亿元降至7,463亿元,降幅达9.25%。行业格局剧烈变动中,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以676亿元资产规模退居第三,同比锐减40%,被梅赛德斯-奔驰(超830亿元)和奇瑞徽银(超720亿元)超越。北京现代资产几近腰斩至81亿元,福特汽车金融下降25%至181亿元。
部分企业则通过扩大放贷规模实现突围:东风汽车金融资产从136亿元跃升至332亿元,涨幅达145%,其发放贷款同比增长94亿元;奇瑞徽银在联合贷款模式推动下,资产与放贷量均显著增长。
17家可比公司中过半数营收下滑。作为曾经的领头羊,上汽通用2024年营收仍以46.24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31%;三一汽车金融与东风日产降幅均超20%。净利润端表现更严峻,宝马中国从21亿元骤降至4亿元(-81%),北京现代、丰田金融等降幅达六成以上。
逆势增长者则展现韧性:重汽金融营收大增46%,上海东正以373%的净利增幅(至2.65亿元)领跑,奇瑞徽银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成功源于双重驱动——依托母公司奇瑞销量同比增长38.4%至260万辆,叠加联合贷款模式带来的规模与风控优势。
商业银行凭借资本实力加速渗透汽车金融市场,通过高息返利策略抢占渠道。以某国有大行为例,其汽车分期业务余额单季增幅超240%,另一股份制银行交易量激增近3倍。这种挤压导致汽车金融公司营销成本攀升、市场份额缩水。外资与合资品牌因销量下滑压力更大,而消费金融及租赁企业则受限于资金成本劣势。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增长将高度依赖主机厂销量表现:新能源转型滞后的企业面临收入压力,但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对应的金融板块有望受益。同时二手车市场扩张为部分深耕渠道的中小公司带来新机会——2023年二手车金融市场已突破1.2万亿元,渗透率持续提升。
央行近期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叠加政策支持,预计到2029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6.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与二手车业务是核心驱动力。
结语:破局关键在于转型创新
2024年的数据揭示出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深度洗牌。在存量竞争中,企业需紧抓新能源、二手车等增量赛道,同时强化与主机厂协同、优化风控模型,并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挖掘新盈利点。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与"特色突围"并存的格局,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者方能把握下一阶段增长机遇。